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里盖蒂西方时期的复调思维研究
作 者: 陈小龙
导 师: 段平泰
学 校: 中央音乐学院
专 业: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关键词: 里盖蒂 微复调 奥克冈 有量卡农 音列卡农 数列卡农 音色卡农 机械模式
分类号: J61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38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乔治·里盖蒂(Gy(?)rgy Ligeti)是继巴托克之后匈牙利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纪先锋派中最具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他作品中复杂多变的网状织体和沉着静态的音响特征在现代音乐中独树一帜,而这种音响正是得益于他对微复调的创造性运用。 微复调以及机械模式等作曲技术是里盖蒂到达西方之后才开始运用并取得广泛影响的,因此本论文对他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他西方时期(即第二与第三时期)的十几部代表作品上。 本论文共分为三章:在第一章中,主要综合阐述里盖蒂的个人生平与创作时期,并对其风格的形成与演变作一个大致的梳理;第二章对微复调的概念、来源及核心技术——音列卡农在里盖蒂作品中的运用作了具体的技术分析,其后探讨了其他西方作曲家以及中国作曲家对音列卡农的创造性使用;第三章对除微复调之外的里盖蒂的其他复调思维作了技术性分析。 在经过较为细致的比较研究之后是论文的结语,作者将对里盖蒂的复调思维进行总结并对卡农思维的拓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
全文目录
引言 7 第一章 生平及创作时期综述 7-18 一、 匈牙利时期 8-10 二、 从1956年到《伟大的死亡》 10-14 三. 《伟大的死亡》之后 14-18 第二章 微复调思维的研究 18-79 第一节 微复调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8-22 第二节 微复调产生与形成 22-26 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有量卡农 22-25 二、 现代电子音乐的音响特征 25-26 第三节 微复调的核心技术--音列卡农 26-66 一、 音高序列的表现形式 27-43 (一) 保持音高序列的音列卡农 27-32 (二) 变化音高序列的音列卡农 32-43 1 、 音高序列在模仿声部有规律的递减 32-35 2 、 音高序列在模仿声部被省略音符或只模仿其片段 35-39 3 、 音高序列散化成短小的截段分散在各个声部 39-42 (1) 每个声部用同样的节奏演奏音列截段 39-40 (2) 每个声部用不同的节奏演奏音列截段 40-42 4 、 音高序列在不同高度上被模仿 42-43 二、 卡农织体的表现形式 43-66 (一) 单一音列卡农织体 43-64 1 、 单层织体形式 43-51 2 、 多层织体形式 51-64 (二) 多重音列卡农织体 64-66 第四节 音列卡农在其他作曲家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66-79 一、 音高序列的多样化处理 66-73 (一) 模仿声部改变音高序列的音高但不改变音名 66-68 (二) 模仿声部将音高序列作有规律的轮转 68-70 (三) 模仿声部简化或装饰音高序列 70-73 二、 卡农节奏的多样化处理 73-77 (一) 卡农节奏按比例序列递增或递减 73-74 (二) 卡农节奏在数理逻辑下的自由调整 74-77 三、 音列卡农中模仿声部的功能拓展 77-79 第三章 其它复调思维的研究 79-106 第一节 数列卡农及其表现形式 79-84 一、 连音数依次递减的数列卡农 79-82 二、 连音数依次递增的数列卡农 82-84 第二节 音色卡农及其表现形式 84-90 一、 无确定音高的音色卡农 85-89 二、 有确定音高的音色卡农 89-90 第三节 机械模式(meccanico-type)所产生的复调因素 90-96 一、 机械模式的典型特征 90 二、 机械模式的产生与形成 90-92 (一) 童年记忆及机械的影响 90-91 (二) 电子音乐实验室的经验 91-92 三、 机械模式的表现形式及隐含的复调结构 92-96 (一) 音阶片段式单元 92-94 (二) 琶音片段式单元 94-95 (三) 同音反复式单元 95-96 第四节 传统复调形式的应用及变异 96-106 一、 帕萨卡里亚 96-100 二、 赋格 100-106 (一) 主题音列的判断 103 (二) 主题音列的进入 103 (三) 对题音列的发展 103-104 (四) 整体结构的分析 104-106 结语 106-109 阅读书目、论文及参考文献 109-112 后记 112
|
相似论文
- 时空流动中的弦外之音,J605
- 乔治·利盖蒂《气氛》的音色—织体结构研究,J614
- 里盖蒂的《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其演奏要点,J622.3
- 基于核方法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与模式分析方法研究,TH165.3
- 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J614
- 刍议文化艺术修养与艺术歌曲二度创作,J614
- “八板”元素在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应用,J614.5
- 沃尔夫艺术歌曲和声研究,J614
- 试论与纳西族有关的当代音乐创作,J614
- 管弦乐《山魂》创作之心路历程,J614
- 抚慰创伤的三种方式,J614
- 叶小纲《地平线》(第二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J614
- 尚德义小说人物题材艺术歌曲研究,J614
- 影响格林卡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因素,J614
- 鲍元恺的《炎黄风情》研究,J614
- 论尚德义歌曲的艺术特征及教学意义,J614
- 青主与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美学特征之比较研究,J614
- 论曲式中连接过渡功能的形成及其演变,J614.3
- 当代流行爱情歌词中女性形象的评价研究,J614.9
- 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审美影响,J614
- 梅西安《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音乐主题之研究,J614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作曲理论 > 对位(复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