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阴道毛滴虫Tvmar1基因多态性及AP33基因序列分析

作 者: 刘素英
导 师: 薛长贵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病原生物学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人型支原体 MGE-PCR 黏附蛋白33 测序
分类号: R45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Tv)是一种寄生于人体泌尿生殖道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阴道毛滴虫病,是最普遍的非病毒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disease,STD)之一,占全世界每年新发STD患者的50%以上。该病表现出从无症状到严重的滴虫性阴道炎等泌尿生殖道症状,其发病与虫株毒力和宿主生理状态有密切关系。阴道毛滴虫除引起滴虫性阴道炎外,还会增加感染如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机会,因而对人体危害很大。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是广泛寄生于人体的病原体,也是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可引起多种症状,如自发性流产、产后高热、子宫内膜移位和输卵管炎等。阴道毛滴虫携同人型支原体感染宿主,更加增加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由于人型支原体与阴道毛滴虫两种均营寄生生活的病原体共生关系的发现,重新评估它们在流行病学、遗传和生理方面的相互影响很有必要。本研究利用人型支原体的特异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se chain reaction,PCR)对41株阴道毛滴虫样品进行检测,了解河南地区阴道毛滴虫与人型支原体的共生情况,为滴虫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同时,研究阴道毛滴虫与体内共生的人型支原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共生关系对毛滴虫基因多态性和分子进化的影响。运用可移动因子PCR(MGE-PCR),对从河南各地分离到的阴道毛滴虫虫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明确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根据我们收集的阴道毛滴虫的有关资料,包括滴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地理来源、人型支原体的共生,分析了阴道毛滴虫遗传多态性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为在我省开展毛滴虫分子流行病学提供有价值的分子数据。深入研究阴道毛滴虫和人型支原体的共生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加深物种共进化的认识,为共进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关于毛滴虫的致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滴虫感染首先从黏附于宿主阴道上皮细胞开始,此步至关重要,这一功能需借助滴虫表面的黏附蛋白33(Adhesion Protein 33,AP33)完成。AP33是细胞膜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毒力因子,以受体—配体方式介导虫体对宿主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的黏附。AP33基因编码滴虫表面黏附蛋白AP33。本文采用PCR扩增有症状株和带虫株及支原体共生株和无支原体共生株AP33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从基因水平上对阴道毛滴虫的致病机制进行有益的探讨。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所用的41株阴道毛滴虫来至河南不同地区,由郑州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或妇产科提供,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或尿液获得,且标本均来自女性患者。用肝浸汤培养,用酚-氯仿法提取其DNA。用PCR方法检测41株阴道毛滴虫虫株人型支原体的共生情况。利用MGE-PCR技术,分析30株阴道毛滴虫的Tvmar1基因的长度和位点多态性,利用临位相连法(neighbour-joining,NJ)借助MEGA4.0分析软件,以MGE-PCR扩增结果绘制30株阴道毛滴虫的聚类图。最后用PCR技术对41株阴道毛滴虫AP33基因进行扩增,选取8株毛滴虫包括临床症状不同、不同地区及支原体共生的阳性和阴性株,送上海生物公司进行测序。结果1.本研究通过对41株毛滴虫经PCR检测结果显示,34株毛滴虫扩增出人型支原体特异的334bp片段,感染率为82.9%。7株未能扩增出334bp的特异片段,人型支原体为阴性。2.本研究通过对30株阴道毛滴虫虫株进行MGE-PCR分析,得出其平均相似系数为31.95%,平均遗传距离为68.05%,遗传距离GD变化较大,从0-100%。根据临位相连法,借助MEGA4.0分析软件构建树状聚类图,发现(Tv16、Tv41);(Tv16、Tv37);(Tv37、Tv41)三组遗传关系最为密切,遗传距离为0。说明虫株间的基因差异明显。3.阴道毛滴虫AP33基因的扩增结果显示,41个虫株均可扩增出DNA片段为930bp的特异产物。测序结果应用DNASTAR软件比对,发现8株阴道毛滴虫的AP33基因序列不完全相同,但与Genbank中的AP33基因序列(U87098)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碱基突变位点较多,各虫株间碱基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6.8%-99.3%,而各虫株序列间差异性较低,仅0.7%-3.2%。同时发现支原体的存在对AP33基因有一定的影响,与地区差异关系不大。结论1.河南不同地区临床分离的阴道毛滴虫与人型支原体的共生具有普遍性。其感染率为82.9%。2.Tvmar1基因长度未存在明显的多态性;Tvmar1基因位点存在明显的多态性。位点多态性和临床表现症状、人型支原体的共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地理位置没有明显的关系。3.未发现地理位置、临床表现、和有无人型支原体共生对阴道毛滴虫AP33基因有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0
论文部分 阴道毛滴虫Tvmarl基因多态性及AP33基因序列分析  10-55
  前言  10-14
  材料与方法  14-22
  结果  22-45
  讨论  45-50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5
综述部分 滴虫致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55-65
  参考文献  61-65
附录部分  65-66
  缩略词  65-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基于RNA测序技术的马氏珠母贝珍珠囊转录组及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Q786
  2. 河南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亚型)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3. 雌雄鸡胚性腺RNA测序分析,S831
  4. 支原体在不孕症中感染状况调查及致病机制的探讨,R711.6
  5. 高分子链穿孔行为的研究,Q71
  6. 一个特发性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征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R541.7
  7. 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及其基因分型的研究,R52
  8. 分子靶目标HIF-1α表达规律及与肝癌发生、发展关系研究,R735.7
  9. 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干预核转录因子-κB活化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735.7
  10. 阴道毛滴虫Tvmar1基因多态性与相关因素研究及Fd基因测序,R382
  11. 日本血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的遗传特征和特异性免疫诊断抗原研究,R532.2
  12. 阴道毛滴虫携病毒与无病毒株差异蛋白比较研究,R382.21
  13. 罗伦隐球酵母脂肪酶纯化与ANS快速测定脂肪酶热稳定性方法的建立,Q78
  14. 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AGB-AP02)全基因组测序及特性分析,Q943.2
  15. Illumina中国公司高通量DNA测序仪市场竞争策略分析,F279.26
  16. FLT3/ITD突变与儿童白血病发生的关系,R733.7
  17. 马铃薯晚疫病菌miRNA分析及Dicer基因功能研究,S435.32
  18.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配套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与分析,S565.1
  19. SREBP-2、IGFBP3基因多态性与ANFH发病风险的研究,R681.8
  20. 一个汉族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致病基因的初步定位,R692.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治疗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