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上颌窦底提升技术5年临床回顾性研究

作 者: 吴金辉
导 师: 李德华
学 校: 第四军医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上颌窦骨时隔 上颌窦囊肿 数字化曲面断层片 上颌窦提升术 骨移植 牙种植骨吸收 存留率
分类号: R78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种植区足够的骨量是保证种植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上颌后牙区解剖的特殊性使在此区域的种植手术面临更多的挑战。上颌后牙缺失患者通常呈现出上颌窦膨大和牙槽骨垂直高度的减少。从而这一区域牙槽骨对种植体的支持常常显得薄弱,这种情况下需要用上颌窦底提升技术进行治疗。随着口腔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器械的出现,上颌窦底提升技术出现多种术式。上颌后牙缺失后上颌窦的解剖形态会发生变化,上颌窦窦底至牙槽嵴顶的距离,上颌窦内骨时隔存在和位置以及有无上颌窦囊肿的临床影像学评估是上颌后牙种植术术前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课题目的:通过对243例上颌窦底提升术临床病例资料的回顾性研究,观察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随访5年统计植入种植体的累计存活率。对比不同术式的使用频率,种植体类型分布和后期修复状况。并对大样本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研究,研究我国北方地区上颌后牙区缺失后上颌窦影像学特征。调查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距离、上颌窦分隔、上颌窦囊肿的发生率。为今后上颌后牙区种植提供临床参考。材料及方法:第一部分连续选取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我科就诊要求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初诊数字化全口曲面断层片中共计1400例上颌窦影像作为研究资料。男性876例,女性524例,平均年龄48岁(20~77岁)。请两名放射科医生对所选数字化曲面断层片有无上颌窦囊肿以及上颌窦骨时隔进行筛选,两名医生均认同的纳入研究,计算上颌窦囊肿和上颌窦分隔发生率。对所选数字化曲面断层片用E-ruler软件测量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测量时取缺牙区上颌窦窦底最低点进行测量(以上颌窦为导位进行计算)得出实国值。所有数据录入进Excel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缺牙状况上颌窦窦底至牙槽嵴顶的距离。采用两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α=0.05。根据临床术式选择的常用窦嵴距标准将所选上颌后牙缺失患者数字化全口曲面断层片分为四组,统计各组段分布状况。第二部分选取2002年4月至2008年11月,243名我科就诊行上颌窦提升术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病例,年龄范围23到67岁。均表现为上颌后牙缺失区垂直向牙槽骨高度不足。139名女性,165名男性。所有患者都需要用上颌窦底提升术纠正严重的牙槽骨垂直高度吸收。手术前所有患者都进行了体检,确定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和种植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排除标准:无自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及骨代谢疾病,无不可控制的糖尿病,无进行性牙周炎,无上颌窦感染性疾病。吸烟习惯,夜磨牙及心理承受能力也被考虑。所选病例手术方式包括:1.骨凿法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2.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同期植入种植体。3.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延期植入种植体。一阶段手术是指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如果剩余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5mm,采取骨凿法上颌窦底提升。二阶段手术是指上颌窦外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后六个月再行种植体植入术。植骨材料为BIOSS骨粉种植体的数目,直径,和种植体的类型被记录。术前X线片用来评估种植区的类型和骨质情况,种植体植入术后六个月行后期修复。在修复后第一年每隔3个月进行随访,后期每隔一年进行随访做临床效果和X线检查。种植成功标准如下:1.种植体无松动,患者无疼痛不适。2.种植体周围无X线透射区,无渐进的边缘骨吸收超过5mm。3.种植体负载第一年边缘骨吸收不超过1mm,随后每年不超过0.2mm。边缘骨吸收的评估用标准的数字化曲面断层片,评估人独立于外科手术过程对所用影像进行测量。对所有病人统一的照射标准,同一的头部位置,剂量,强度和曝光时时。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的评估标准采用龈沟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以及探诊深度。手术时以及术后7天至6个月的并发症和修复后的并发症被详细记录。统计与分析:统计患者人数,种植体类型以及手术方式的分布状况。导因素方差分析对比3组的种植体周围组织临床参数,种植手术情况,后期修复情况。所得结果用mean±SD和百分数记录。检验水准P <0.01时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第一部分结论1.导牙缺失组窦嵴距>多牙缺失组窦嵴距,两组之时有统计学差异(P<0.001)。2.上颌窦分隔发生率为24.2%,上颌窦囊肿发生率为3.6%。3.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窦嵴距集中7mm-10mm组段内,百分比为38.8%。第二部分结论1.当前研究显示三种上颌窦底提升术式均表现出较高成功率。2.随访5年种植体累计存活率为97.1%3.种植体长度集中于8mm-10mm组段,种植体直径集中于4.8mm组段。种植体长度6mm组段分布最少。4.骨凿法上颌窦底提升在前磨牙区与磨牙区相比运用较多5.随访5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牙周指数检测,显示出可接受的结果。牙周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各组之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侧壁开窗术式平均探诊深度为2.4mm,骨凿法提升术式平均探诊深度为1.9mm,统计学上有差异。(P=0.003)。两种术式边缘骨吸收无明显差异。6.患者上颌窦底提升术前原始窦嵴距集中于5-7mm组段。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5-6
中文摘要  6-10
英文摘要  10-15
前言  15-17
文献回顾  17-34
  一 口腔种植的历史与发展  17-19
  二 上颌骨解剖结构的描述  19-25
  三 口腔种植外科技术的新进展  25-28
  四 上颌窦底提升技术文献回顾  28-31
  五 骨移植的生物学原理  31-34
正文  34-47
  实验一 上颌后牙缺失区上颌窦影像学特征分析  34-40
    1 材料与方法  34-35
    2 结果  35-37
    3 讨论  37-38
    4 结论  38-40
  实验二 上颌窦底提升技术5年临床回顾性研究  40-47
    1 材料和方法  40-41
    2 方法  41-42
    3 结果  42-45
    4 讨论  45-47
小结  47-48
参考文献  48-60
附录  60-61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61-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钉棒系统加伤椎体植骨成形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性骨折,R687.3
  2. 异种骨移植替代材料两种脱蛋白方法的对比研究,R687.3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R687.3
  4. 多孔钽棒植入术和髓芯减压加自体腓骨移植术对FicatⅡ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比较,R687.3
  5. 异种生物骨钉的实验研究,R687.3
  6. 抗感染活性骨临床数据库的建立及其一期植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疗效研究,R687.3
  7. 医用多孔钽材料肌肉内植入免疫及组织形态学实验研究,R318.08
  8. 颌骨骨面植皮重建软组织种植床的可行性研究,R783.4
  9.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R782
  10. 自体骨腰椎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R687.3
  11. 组织工程骨结合带血供自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R687.3
  12. 信号选择性甲状旁腺素模拟肽影响脊柱融合的动物实验研究,R687.3
  13. 外源性rhBMP-2应用于兔腰椎植骨融合中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R687.3
  14. 鸡蛋壳复合抗菌骨移植材料的研制,R318.08
  15. 复合环孢素同种异体骨体外药物释放、修复骨缺损效果及移植后免疫学研究,R687.3
  16. 术后放疗对移植骨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R687.3
  17. 皮质骨来源成骨细胞复合异种脱蛋白骨应用于脊柱融合的实验研究,R687
  18. 骨髓干细胞和伞状支撑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动物实验研究,R687.3
  19. 人纳米脱钙骨基质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理化性质研究,R318.08
  20. 骨移植在伴髋臼骨缺损的THA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附23例病例),R687.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口腔矫形学 > 义齿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