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索尔·贝娄三部小说看后工业社会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

作 者: 朱艳芳
导 师: 毛刚;脱剑鸣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索尔·贝娄 《赫索格》 《洪堡的礼物》 《院长的十二月》 知识分子 社会角色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自从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后,关于他的作品的评论更是汗牛充栋,使他成为在当今美国备受研究者关注的小说家之一,这也证明了贝娄小说的无穷魅力。贝娄的很多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知识分子,关于知识分子的研究在现代也是热点问题。贝娄用他的笔向人们展示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抗争,揭示出在一切以金钱为中心的商品社会中,知识分子失去了旧日的光环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定义自己社会角色的过程。本论文选择了贝娄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三部小说:《赫索格》《洪堡的礼物》和《院长的十二月》。《赫索格》是在试问知识分子有没有可能以传统的方式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被高度专业化,文化被商业操纵,元话语被解构的后现代社会中继续存在。《洪堡的礼物》揭示了如果知识分子与现实完全妥协,世俗化带来的严重后果。《院长的十二月》的主人公科尔德的形象就是新的也是经典的:我们可以在他的身上看到左拉的身影,又可以看到一个日益自信独立的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本论文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简要介绍作者及其文学地位及贡献,三部作品以及国内外对贝娄作品的研究现状,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意义。第二部分是理论。根据后现代知识与权力理论以及研究知识分子的著作,总结出知识分子从后现代社会之前作为“知识的代言人”和“大众的启蒙者”到在宏大叙事失落的后现代社会中受到质疑的变化及原因。第三部分以《赫索格》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赫索格为中心,分析他作为传统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及他所拥有的宏大叙事的意识,展示他在现代社会找不到自己合适位置的失落以及到最后摆脱思想的枷锁,走出精神的牢笼,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现实的过程。第四部分以《洪堡的礼物》中主人公西特林为中心,结合当代研究知识分子的理论,揭示出知识分子文学商业化的社会中面对各种物质与名利的诱惑,完全将自己的生活世俗化,失去自己独立的灵魂的后果。最后在对自己导师的追忆及自我反省中找回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家的人格。第五部分围绕《院长的十二月》中的院长科尔德,展示出他从媒体走进学院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成长为一名既可以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又能够介入公共生活,承担公共责任的知识分子的过程。第六部分是结论,从对上述三部小说的分析总结出从赫索格到西特林再到科尔德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成长的三步曲,最终由科尔德完成了这个蜕变的过程。得出在关于真理的叙事及革命的叙事被颠覆的后现代社会,知识分子要充分意识到自己责任与角色的转换,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知识分子对自身更加合理化的认识这样的结论。这也充分展示了贝娄作为一名小说家对社会敏锐的观察力及所拥有的道德力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1
引言  11-14
第一章 从前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变迁  14-19
  1.1 知识分子在前工业社会中的社会角色  14-15
  1.2 后工业时期知识分子的衰落  15-16
  1.3 衰落的主要原因  16-19
    1.3.1 科学技术的兴起  16
    1.3.2 宏大叙事的式微  16-17
    1.3.3 教育的普及  17-19
第二章 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赫索格走出思想的牢笼  19-29
  2.1 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赫索格  19-22
  2.2 现实生活中赫索格的无奈与抗争  22-24
  2.3 赫索格下定决心寻找答案  24-26
  2.4 赫索格走出思想的牢笼  26-29
第三章 希特林的新的努力  29-38
  3.1 希特林与物质现实的妥协  30-33
  3.2 希特林陷入娱乐的世界里  33-35
  3.3 希特林的没落  35
  3.4 希特林的觉醒  35-38
第四章 科尔德,走向公共知识分子  38-48
  4.1 从记者到教授  39-41
  4.2 从西方到东方  41-42
  4.3 以法庭为论坛  42-45
  4.4 一个新形象  45-48
结论  48-50
注释  50-54
参考书目  54-61
Acknowledgements  61-65
Abstract (in English)  65-67
Abstract (in Chinese)  67-69
Introduction  69-73
Chapter 1 Social Role of Intellectuals from the Pre-industrial Society to the Postmodern Society  73-81
  1.1 Social Role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Pre-industrial Society  73-74
  1.2 Fall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74-75
  1.3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75-81
    1.3.1 Rise of Technology  76-77
    1.3.2 Decline of Grand Narratives  77-78
    1.3.3 Development of Mass Education  78-81
Chapter 2 Herzog, a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out of the Prison of Perceptions  81-94
  2.1 Herzog, a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  82-85
  2.2 Herzog's Powerlessness in Real Life  85-88
  2.3 Herzog's Resolution to Seek an Answer  88-91
  2.4 Herzog's Escape from the Prison of Superfluous Ideas  91-94
Chapter 3 Charlie Citrine's New Attempt  94-106
  3.1 Citrine's Compromise with the Materialist Reality  95-99
  3.2 Citrine's Immersion into the World of Distraction  99-102
  3.3 Citrine's Decline after Climax  102-103
  3.4 Citrine's Awakening  103-106
Chapter 4 Corde, towards a Public Intellectual  106-121
  4.1 From a Journalist to a Professor  107-111
  4.2 From West to East  111-112
  4.3 Court as Forum  112-116
  4.4 A New Image  116-121
Conclusion  121-123
Notes  123-127
Bibliography  127-131

相似论文

  1.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2. 对80后社会角色担当问题的思考,D669.5
  3.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传媒研究,G210
  4. 女性公务员和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龄退休的需求及对策研究,D669.6
  5. 知识分子言说的媒介异化研究,G206
  6.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探析,G0
  7. 《新社会》的“新社会”之梦,K261.1
  8. 从“陕军东征”看199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心态,I206.7
  9. 西川诗歌的互文性特征研究,I207.25
  10. 戴维·洛奇小说的校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I561
  11. 从《赫索格》对女性人物的刻画看贝娄的女性观,I712
  12. 论特里丰诺夫小说中的“市侩现象”,I512
  13. 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抵抗,C913.5
  14. 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角色转换探索,C912
  15. 大众媒介公共性研究,G206
  16. 公共坐具与坐憩行为关系研究,TU984
  17.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B546
  18. “西学东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60-1911年),K252
  19. 哈密木卡姆中女鼓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J632.52
  20. 大众的神化与神话,I206.6
  21. 现代诗性隐喻: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一个方法及其建构,I207.25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