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辽宁树莓有害生物鉴定及防治基础研究

作 者: 傅超
导 师: 傅俊范;严雪瑞
学 校: 沈阳农业大学
专 业: 有害生物与环境安全
关键词: 树莓 病原鉴定 虫害鉴定 树莓炭疽病 病原生物学
分类号: S436.6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树莓(Rubus idaeus L.)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 L.)植物,是一种生态、经济效益都较高的灌木小浆果果树。近几年随着辽宁地区树莓生产面积的扩大,树莓在生产过程中遭受到多种有害生物的危害,有些有害生物对树莓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国内对树莓的研究偏重于栽培与管理、贮藏与加工等方面,而对树莓有害生物报道则相对较少,对于树莓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生物防治缺乏科学依据。为此,本文对辽宁省树莓有害生物进行了系统普查,对有害生物种类进行了系统鉴定和发生规律调查,并对树莓炭疽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发现,辽宁省树莓目前共有7种侵染性病害,即树莓灰霉病、树莓灰斑病、树莓炭疽病、树莓斑枯病、树莓根癌病、树莓锈病、树莓苗期立枯病;黏菌病害1种,树莓黏菌病;5种树莓生理性病害,树莓冻害、树莓梢枯病、树莓日灼果病、树莓苗期日灼病、树莓裂果病。2.通过对辽宁树莓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进行鉴定,共鉴定出6种真菌,即: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蔷薇色尾孢霉(Cercospora rosicola Pas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壳针孢属真菌一种(Septoria sp.)、少隔多胞锈菌(Phragmidium pauciloculare)、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1种细菌,即: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黏菌1种,即白煤绒菌(Fuligo septica)。3.通过调查在辽宁省发现了28种树莓害虫,其中主要包括鳞翅目11种、鞘翅目6种、半翅目昆虫5种、其他3种。分别是:中华弧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玉米紫野螟(Ostrinia zealis varialis)、蓟马(Thripidae)、双衲夜蛾(Dinumma deponens)、红棕灰夜蛾(Polia illoba)、墨绿彩丽金龟(Mimela splendens)、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透翅疏广蜡蝉(Euricanid clara Kato)、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木撩尺蛾(Culcula panterinaria)、折带黄毒蛾(Euproctis flaua)、灰斑台毒蛾(Teia ericae)、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中国绿刺蛾(Parasa sinica)、扁刺蛾(Thosea sinensis)、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绿螽斯(Holochlora nawae)、斑须蝽(Dolycoris baccanum)、横纹莱蝽(Eurydema gebleri)、黄伊缘蝽(Aeschyntelus chinesis)、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东方原缘蝽(Coreus marginatus orientalis)、等节臀萤叶甲(Agelastica coerulea)、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 viridis)。4.两年来多次从辽宁省沈阳、丹东等地区采集树莓炭疽病标本,经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水琼脂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病菌的纯培养,并进行致病性测定。确定树莓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5.本文对树莓炭疽病病原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树莓炭疽病病原菌落生长最适温度是25℃;pH值为6时菌落生长速度最快;光照对菌落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差异程度达不到显著水平;在供试的各种C、N源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度有较大的差异,甘露醇是其最适宜的C源,酵母膏是其最适宜的N源;在供试的6种培养基上PDA其最适宜的培养基;菌丝的致死温度是48℃。树莓炭疽病病原产孢的最适条件为20~25℃,pH6-8,最有利于产生孢子的C源是甘露醇和果糖;最有利于产生孢子的N源是蛋白胨;产生孢子最多的培养基是PDA、树莓叶片、苹果块和玉米粉。树莓炭疽病病原孢子的初始萌芽时期在2h左右,在5h左右萌发率可以达到50%,在10h可以达到90%以上。树莓炭疽病病原萌发温度范围较宽,在5℃-40℃条件下均可萌发,30℃时其孢子萌发率最高,可以达到92%,25℃-35℃之间孢子萌发率均在80%以上;其萌发的最适pH5~9;在供试的各种营养物质中,最适宜孢子萌发的是葡萄糖和蔗糖;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是54℃。6.初步采用几种常用的化学药剂对树莓炭疽病病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发现两种杀菌剂对树莓炭疽病病原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均较好,他们是施保功和嗯酮·氟硅唑;厚铎、多抗霉素和扑海因对树莓炭疽病病原菌落生长抑制效率在75%-96%,效果也比较好,可以考虑和其他病害综合防治时使用。7.根据两年多来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部分种植户的防治经验,制定了辽宁树莓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历。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前言  12-14
第一章 树莓有害生物及植物炭疽病研究进展  14-28
  1 树莓概况  14-16
    1.1.树莓发展概况  14
    1.2 树莓的生物学及生态习性研究  14-15
    1.3 树莓营养价值研究  15
    1.4.树莓的经济意义  15-16
  2 树莓有害生物研究进展  16-21
    2.1 树莓炭疽病  18
    2.2 树莓灰霉病  18
    2.3 树莓疫霉根腐病  18-19
    2.4 树莓果腐病  19
    2.5 树莓茎腐病  19-20
    2.6 树莓根癌病  20
    2.7 树莓病毒病  20
    2.8 金龟类害虫  20-21
    2.9 蚜虫  21
    2.10 蜗类  21
  3 植物炭疽病研究进展  21-28
    3.1 炭疽病病原真菌的分类研究  21-22
    3.2 植物炭疽病现有研究  22-27
    3.3 可能的研究热点  27-28
第二章 辽宁树莓病害病原分类鉴定及发生规律研究  28-50
  1 材料与方法  28-32
    1.1 调查地点  28
    1.2 调查方法  28-30
    1.3 标样来源  30
    1.4 症状描述  30
    1.5 病菌形态观察  30-31
    1.6 分离方法  31
    1.7 纯化方法  31
    1.8 致病性测定  31-32
    1.9 病原种类鉴定  32
  2 结果与分析  32-50
    2.1 辽宁树莓病害种类及其分布  32-33
    2.2 辽宁树莓病害概述  33-50
第三章 辽宁树莓害虫分类鉴定及发生规律研究  50-80
  1 材料与方法  50-51
    1.1 调查地点  50
    1.2 调查方法  50-51
    1.3 害虫的分类和鉴定  51
  2 结果与分析  51-80
    2.1 辽宁树莓主要害虫种类与发生规律  51-52
    2.2 辽宁树莓害虫鉴定特征及为害状描述  52-80
第四章 树莓炭疽病研究  80-108
  1 材料与方法  80-85
    1.1 树莓炭疽病发生规律研究  80-81
    1.2 树莓炭疽病病原菌鉴定  81
    1.3 树莓炭疽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81-84
    1.4 树莓炭疽病室内药剂筛选  84-85
  2 结果与分析  85-108
    2.1 树莓炭疽病发生规律  85-88
    2.2 树莓炭疽病病原菌鉴定  88-90
    2.3 树莓炭疽病菌生物学研究  90-103
    2.4 树莓炭疽病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103-108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08-113
  1.结论  108-109
    1.1 对辽宁树莓病害进行调查  108
    1.2 对辽宁树莓虫害进行调查  108
    1.3 研究了树莓炭疽病  108-109
  2.讨论  109-110
  3.辽宁树莓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历  110-113
参考文献  113-119
附录  119-126
致谢  126-12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27

相似论文

  1. 半夏主要病害及其对寄主保护酶活性影响,S435.672
  2. 甘肃苜蓿斑点病的研究,S435.4
  3. 红树莓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超显微结构研究,S663.2
  4. 甘肃高寒阴湿地区蚕豆苗期根腐病的研究,S436.43
  5.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对树莓汁品质影响,TS255.44
  6. 基于超分子相互作用自组装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TB383.1
  7. 油茶根腐病病原学初步研究,S763.7
  8. 树莓再生体系建立及不同基因型综合性状比较研究,S663.2
  9. 金刚藤叶斑病病原学、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S435.672
  10. 栗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抗病品种的初步筛选,S436.64
  11. 树莓荧光原位杂交体系的建立及优化,S663.2
  12. 树莓31个优良野生种质与10个引进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及疑似杂种初步鉴定,S663.2
  13. 树莓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S663.2
  14. 烟草弯孢炭疽病的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S435.72
  15. 蔬菜真菌病害的调查研究与新病害的发现,S436.3
  16. 海南省菠萝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病原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S436.68
  17. 丹尼斯凤梨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S436.68
  18. 刺五加病害的病原学研究及室内药剂筛选,S435.671
  19. 湖南省松材线虫病疫情及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S763
  20. 中国北方设施蔬菜病害调查及其新病害的发现与研究,S436.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浆果类病虫害 > 其他浆果类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