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审前准备程序研究

作 者: 葛玲
导 师: 韩象乾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审前准备 程序研究 准备程序 内外部结构 促进和解 庭审程序 收集证据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分析的方法 直接言词原则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审前准备程序的改革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关系到审前程序自身功能的充实和完善,而且关系到整个诉讼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决业了今后的改革能否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决定了对该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也决定了研究的难度。笔者注意到,虽然有关审前准备程序的文章不少,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显不够,存在不少值得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即尝试着采用一种结构分析的方法,对市前准备程序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论证和实证上的比较考察,期望能推动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审前准备程序概述。首先对世界普遍意义上的审前准备程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整个文章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其设定意旨和功能,即基于直接言词原则而独具整理争点、收集证据促进和解的功能。最后,特别指明其程序的特征,即效力的确定性和主体的多重性。此部分的界定与说明为文章的理论基础,为下文所进行的审前准备程序内外部结构的分析与论证作了铺垫。 第二章:制衡——审前准备程序的结构与法理。本部分主要采用一种结构分析的方法,试图对审前准备程序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文章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外部结构,即审前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的关系及当事人与法官在审前准备程序中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其中,既有实证上的考察,也有理论上的分析,既有对各国共同点的概括,也有对不同点的比较,目的是为下文对我国相关情况的评价提供参照和依据。 第三章:失衡——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该部分在对上文分析所获的视角和观点下对我国的立法和实践进行了重新审视,指出其非程序性的本质和失衡的现状,即在外部结构上审前准备行为与审判行为相混淆而架空庭审程序,在内部结构上法官与当事人权利配置不当而限制了当事人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对目前改革当中所出现的“一步到庭”、庭前证据交换等举措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最后,从整体上对改革作了进一步的反思。 第四章:平衡——我国审前计E备程序完善的路径。本部分针对.I一一章所介绍的我围卅0c『准各程序失衡的状况指…,弊端舀’先足结构性的,八有进行结构上的调挫才能切f11问题的实质,,i:尝试。汁地捉…几点思路和建议。神:外部结构的平衡上,主张设立起以整理争点、收集证据、促进和解为主要内容的专门的准备程序,以使小胁准备程序!.j庭.1lf程序合圳配套综合-r衡;在内部结构的,严衡上,主张建立起有约束力的辩论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而又对当事人与法官在q7 J1i『程序rfl的权利义务进行了重新配置,以实现二者的互棚制约与平和互列J。

全文目录


导言  7-8
第一章 审前准备程序概述  8-14
  一、 审前准备程序的涵义  8-9
  二、 审前准备程序的设定意旨及功能  9-11
    (一) 整理争点的功能  10
    (二) 收集证据的功能  10-11
    (三) 促进纠纷合意解决的功能  11
  三、 审前准备程序的特征  11-14
    (一) 效力的确定性  11-12
    (二) 主体的多重性  12-14
第二章 制衡——审前准备程序的结构与法理  14-25
  一、 审前准备程序的外部结构  14-20
    (一) 结构素描  14-17
    (二) 结构原理  17-19
    (三) 结构理念  19-20
  二、 审前准备程序的内部结构  20-25
    (一) 基本结构的概括分析  20-23
    (二) 具体情形的归类比较  23-25
第三章 失衡——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  25-33
  一、 现行立法透视  25-28
    (一) 对“审理前的准备”的定位  25-26
    (二) 对实际运作情况的检视  26-28
  二、 相关改革措施评价  28-33
    (一) 关于“一步到庭”  28-30
    (二) 关于证据交换  30-31
    (三) 对改革热潮的冷思考  31-33
第四章 平衡——我国审前准备程序完善的路径  33-46
  一、 审前准备程序与庭审程序的平衡  33-39
    (一) 审前准备程序的合理定位  33-34
    (二) 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建构  34-37
    (三) 相关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37-39
  二、 审前准备程序主体结构的平衡  39-46
    (一) 基本结构的建构  39-41
    (二) 诉讼权利的配置  41-46
结语  46-47
主要参考书目  47-50
后记  50

相似论文

  1. 半球谐振陀螺误差分析与测试方法设计,V241.5
  2. 通钢精炼炉钢液成分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3. 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H195
  4. 一种压电式四维力传感器的结构优化和多维力传感器标定方法研究,TP212
  5. 中小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及技术方法探析,F272.92
  6. 新型中小跨轻钢龙骨体系的应用研究,TU392.5
  7. 景观设计方法,TU986
  8. 钢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研究,J624.1
  9. 论繁简分流与快速处理机制,D926.2
  10. 民事检察监督促进和解问题探析,D926.34
  11. 基于县域经济视角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评价,F249.27
  12.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战略分析,F426.4
  13. 催化裂化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评价,X937
  14. 多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墙体承载力研究,TU392.1
  15. 消极景观及其积极利用,TU986
  16. 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探析,D925.1
  17. 从审前准备程序角度看“答辩失权”制度的完善,D925.1
  18. 刑事言词证据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925.2
  19. 论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D925.2
  20. 论直接言词原则在专利无效程序中的运用,D913
  21. 平湖市初中生对大球类项目基本技术厌学现象分析及改进方法研究,G633.9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