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主—股动脉旁路转流结合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术和单纯主—股动脉旁路转流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比较

作 者: 胡邓迪
导 师: 沈来根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股深动脉血流重建 人造血管旁路转流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分类号: R65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8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好发部位为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和股动脉。主要临床症状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远端肢体难治性溃疡等。临床上可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为3个类型,即Ⅰ型(主—髂动脉型):病变局限于主动脉分叉段及髂总动脉,约占10%,常采用主—髂动脉旁路术。Ⅱ型(主—髂—股动脉型):约占25%~35%,病变涉及主动脉分叉段、髂外动脉与股浅动脉,以下肢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常采用主-股动脉旁路术。Ⅲ型(多节段型):约占2/3,病变自主动脉分叉段至胫—腓动脉的广泛范围内,呈现多平面狭窄或阻塞,包括股深动脉及3支小腿主干动脉的一支或多支,根据病例的病变范围设计不同平面的多段转流。上述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传统经典术式,但是除了Ⅰ型患者行主—髂动脉旁路术后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外,Ⅱ型及Ⅲ型患者的远期疗效都不理想。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术式使其取得更好的疗效,是广大血管外科医师一直所努力的方向。本研究旨在通过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结合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术和单纯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在治疗Ⅱ型(主—髂—股动脉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远期疗效的方法。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0年1月-2007年1月共有90例诊断为Ⅱ型(主—髂—股动脉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下肢动脉多普勒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1.1 A组(行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结合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术):共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52-73岁,半均61.56±7.97岁;双下肢30例,单下肢20例,其中右侧肢体45例,左侧肢体35例。1.2 B组(行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共40例,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55-78岁,平均63.07±7.39岁;双下肢24例,单下肢16例,其中右侧肢体34例,左侧肢体30例。2.病例的纳入及排除标准2.1纳入标准:一般健康状况可,无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合并症,根据DSA检查结果将主—髂—股动脉型:即病变涉及主动脉分叉段、髂外动脉及股浅动脉,通常腘动脉及其远端动脉仍保持通畅的患者选入本研究当中。2.2排除标准:排队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或根据DSA检查提示属于主—髂动脉型及多节段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或不属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其它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患者。3.病例的收集3.1收集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我们所做的共50例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结合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术的完整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病历号、性别、年龄、联系地址及电话、合并疾病、临床表现、超声和DSA结果、手术日期、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3年及5年的人工血管中的血流情况。3.2收集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我们所做的共40例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的完整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病历号、性别、年龄、联系地址及电话、合并疾病、临床表现、超声和DSA结果、手术日期、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3年及5年的人工血管中的血流情况。4.数据处理4.1比较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结合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术组及单纯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组在患者性别、年龄、患侧、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人工血管通畅率等方面的各项指标,研究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结合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术是否较单纯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有更佳的远期通畅率。4.2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3.0 for windows专业统计软件,根据不同的数据情况选择T-test检验、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我们共为50例诊断为Ⅱ型(主—髂—股动脉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结合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术。本组患者男性40人,女性10人,平均年龄61.56±7.97岁(52-73岁);右侧肢体45例,左侧肢体35例。术中失血量500-1500ml,平均630.75±73.92ml。术后并发症15例,发生率30%。2.B组:从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我们共为40例诊断为Ⅱ型(主—髂—股动脉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本组患者男性36人,女性4人,平均年龄63.07±7.39岁(54-76岁);右侧肢体34例,左侧肢体30例。术中失血量450-1400ml,平均616.06±79.86ml。术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25%。3.综合比较、分析上述资料后,我们认为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结结合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术组与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组在性别,年龄,患肢左/右,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结合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术组在术后1、3、5年时,转流血管的通畅率分别96%,88%,70%;单纯主—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转流术组在术后1、3、5年时,转流血管的通畅率分别90%,70%,55%。采用Continuity Correction Chi-square Test进行比较后发现术后1年及5年时在通常率上无明显著异,但A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上如间歇跛行、静息痛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3年时的转流血管的通畅率A组明显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由于股深动脉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特点,为主—髂—股动脉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主—股动脉旁路转流结合股深动脉血流重建能得到较单纯主—股动脉旁路转流术更理想的远期疗效(1年为96%,3年为88%,5年为70%,P<0.05),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该类患者在不久的将来再次手术转流或截肢的概率。

全文目录


英文摘要  3-8
中文摘要  8-13
论文正文  13-29
  研究背景  13-14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4-18
  结果  18-24
  讨论  24-27
  结论  27
  参考文献  27-29
综述  29-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MSCTA在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R544.1
  2.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比较影像学研究,R543
  3.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社区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543.5
  4.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64层CT血管成像分析,R816.2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R654
  6. 吸烟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踝肱比的相关性分析,R654.4
  7. 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R543.5
  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与现状的临床研究,R543
  9. 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肢体缺血时的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R658
  10. 腔内血管成形治疗膝下动脉缺血,R654
  11. 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Deep球囊扩张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疗效的比较研究,R543
  12. 益气活血解毒法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R285.5
  13. 脉通方对高糖高脂高胆固醇饮食DM大鼠脂代谢及股动脉形态的影响,R285.5
  14. 血塞通粉针剂联合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0例临床观察,R543.5
  1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比较影像学研究,R543
  1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R543
  17. 髂股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R654.3
  18. 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性研究,R543
  19. 腔内外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R654.3
  20. 骨髓刺激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R54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心脏血管和淋巴系外科学 > 周围血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