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为干扰对建瓯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的影响

作 者: 郑宇
导 师: 朱锦懋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人为干扰 群落特征 常绿阔叶林 建瓯市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为干扰是引起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主要因素。要揭示人为干扰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系统中植物群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必须从分析植物群落的群落特征入手。本研究以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完整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in conserved area,C)和地处同镇,生境基本一致,曾受人为严重破坏的吴大源村和七道村的常绿阔叶林(forest with human-caused disturbance,D)为对象(调查样地总面积5600m~2),分析人为干扰对建瓯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空间结构、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群落垂直空间结构方面,人为干扰主要破坏了群落垂直结构的上层,进而导致整个群落垂直结构的变化。群落物种组成方面,干扰后阳性植物入侵使D群落物种组成更为丰富。各高度层次的物种组成特点表明,C群落演替过程已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而D群落经过多年封山育林,由于种类入侵和竞争,正在形成物种更为丰富的当地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该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可能是维持甚至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手段。群落物种数量特征方面,垂直高度10m以下各层次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郁闭度的影响,C群落喜阴植物种类较多,D群落则以阳性和中性植物种类较多。垂直高度3m以下的层次,D群落由于一些阳性植物的侵入,重要值(或频密值)较为平均地分配到各物种上。以群落优势度衡量两种群落稳定性,D群落由于干扰而侵入较多的阳性种类,原林下层植物的优势种失去了优势,群落的稳定性相对C群落较差。群落物种多样性方面,C群落与D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别为69.3和78.7,差异明显。D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因为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所占比例较C群落增多所致。群落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指数及其均匀度计算表明,人为干扰对群落上层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D群落高大乔木待恢复。群落种群分布格局方面,以米槠种群为代表对建瓯常绿阔叶林在人为干扰下种群分布格局

全文目录


摘要  2-4
英文摘要  4-6
中文文摘  6-11
引言  11-12
1 研究区域概况  12-15
  1.1 自然条件  12-13
    1.1.1 地质地貌  12
    1.1.2 水文  12
    1.1.3 气候  12
    1.1.4 土壤  12-13
    1.1.5 植被  13
    1.1.6 森林动物  13
  1.2 社会经济状况  13-14
  1.3 调查地林分状况  14-15
2 研究方法  15-18
  2.1 调查方法  15
  2.2 比较两种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各层次及各生活型的平均株数、高度及胸径  15
  2.3 高度级及径级划分方法  15
    2.3.1 乔木不同高度级层次划分  15
    2.3.2 乔木径阶等级划分  15
    2.3.3 多度计算法  15
  2.4 重要值计算方法  15
  2.5 灌木及草本植物的频密值  15
  2.6 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指标  15
    2.6.1 物种丰富度  15
    2.6.2 Shannon-Wiener指数及其均匀度  15
  2.7 群落优势度  15-16
  2.8 主要种群分布格局比较采用指标  16-18
    2.8.1 方差均值比率法  16
    2.8.2 聚集强度指数  16-18
3 结果与讨论  18-39
  3.1 调查样地概况  18
  3.2 建瓯常绿阔叶林C群落与D群落垂直空间结构比较  18-22
    3.2.1 C群落与D群落各层次结构比较  18-19
    3.2.2 C群落与D群落乔木高度级比较  19
    3.2.3 C群落与D群落乔木径级比较  19-21
    3.2.4 C群落与D群落林冠层(h≥10m)乔木密度、胸高断面积比较  21-22
  3.3 建瓯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结构比较  22-33
    3.3.1 C3与D3群落物种组成比较  22-29
    3.3.2 C3与D3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比较  29-30
    3.3.3 C3与D3群落的群落优势度  30-33
  3.4 建瓯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  33-37
    3.4.1 物种丰富度  33-34
    3.4.2 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及其均匀度  34-37
  3.5 建瓯常绿阔叶林群落主要种群分布格局比较  37-39
4 结论  39-40
参考文献  40-43
致谢  43

相似论文

  1. 中亚热带两种常绿阔叶林群落细根寿命估计,S718.5
  2. 金华北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研究,Q948.1
  3. 中国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组分空间分布特征,S718.5
  4. 长期不同施肥对中国东北黑土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S154.3
  5. 井冈山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研究,S718.5
  6. 中亚热带不同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S714.3
  7. 短梗大参生态生物学特性及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685.99
  8. 云南省医学革螨流行分布及群落特征研究,R384.4
  9. 湖南打鼓坪林场植被与植物群落研究,Q948
  10. 云南勐腊原生态区与开发区蚊虫群落特征分析比较研究,R184
  11. 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研究,S541.9
  12. 万木林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碳库及其呼吸通量研究,S718.5
  13.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GAP分析,X176
  14. 亚热带典型阔叶树种幼苗对酸雨和UV-B辐射的生态响应,X173
  15. 亚热带城乡森林水文化学特点的研究,S715
  16. 安徽肖坑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凋落物量及养分季节动态的研究,S718.5
  17. 长波通信链路特性及干扰研究,TN914
  18.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枝叶比例的尺度推移,S718.4
  19. 天童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的生态学研究,S718.7
  20. 宁夏贺兰山岩羊(Pseudois nayaur)人为干扰反应行为研究,Q958
  21. 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枝叶Corner法则群落学解析,S718.5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