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无锡市电力负荷特性及DSM分析

作 者: 张春明
导 师: 李扬;陶榕康
学 校: 东南大学
专 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 电力负荷 负荷曲线 特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分类号: TM71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9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拉动了电力需求的强劲增长,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及增幅屡创新高,对电力的有序供应带来极大地考验。供需矛盾已从2002年的部分、季节性缺电转变为全年缺电,夏季高温期间缺电现象更为严重。工业用电大幅增长,城乡居民用电总体上升,正在成为新一轮电力缺口的主因。然而,客户端用电不合理、电能得不到有效利用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因此就有必要进行引导,采用经济、技术等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将用户的电力需求从电网负荷高峰期削减,转移至电网低谷期,以达到改变电力需求在时序上的分布,降低电网日峰荷或季节性峰荷,以期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这就要求充分了解无锡地区的负荷特性,分析影响负荷特性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改善电力供需状况和负荷特性的有效措施,供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无锡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和地区电网供电概况。然后对无锡地区近年来的负荷特性进行了分析,主要对不同年份负荷率、峰谷差、典型行业的日负荷曲线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无锡地区负荷及负荷特性的特点。接着详细研究了气温与负荷特性的相关性。对夏、冬季典型日的负荷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夏季和冬季的日峰荷和敏感负荷与温度因子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研究峰谷电价与负荷特性的关系。通过峰谷电价的实施和调整峰谷电价和时段后六大行业的峰谷比及负荷曲线的相应变化,说明其与负荷特性的相关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2
  1.1 引言  8
  1.2 负荷特性及负荷特性指标体系简介  8-9
  1.3 影响负荷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9-10
  1.4 相关问题的研究内容及现状  10-11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11-12
第二章 无锡国民经济发展及电力需求增长概况  12-19
  2.1 无锡国民经济发展简况  13-14
  2.2 无锡地区的供电简况  14-16
  2.3 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用电需求的影响  16-18
  2.4 小结  18-19
第三章 无锡市电力负荷特性分析  19-26
  3.1 负荷率分析  19-20
    3.1.1 月负荷率的变化趋势  19-20
    3.1.2 年平均日负荷率  20
  3.2 峰谷差分析  20-22
    3.2.1 月最大峰谷差的变化趋势  20-21
    3.2.2 年最大峰谷差及增长速度  21-22
  3.3 典型行业典型日负荷曲线分析  22-25
    3.3.1 冬夏季最大负荷日典型行业日负荷曲线  22-24
    3.3.2 冬夏季最大负荷日典型企业日负荷曲线分析  24-25
  3.4 小结  25-26
第四章 气温与负荷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26-41
  4.1 夏季典型日负荷曲线的分析  26-27
  4.2 夏季日峰荷与温度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7-34
    4.2.1 工作日负荷特性  27-30
    4.2.2 各年夏季日最大负荷与温度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  30-34
    4.2.3 双休日负荷特性  34
  4.3 无锡市夏季日峰荷对温度因子的灵敏度分析  34-39
    4.3.1 各年普通日(非季节性)负荷  34-35
    4.3.2 各年夏季基础峰荷  35-36
    4.3.3 夏季日峰荷与最相关温度因子的敏感度分析  36-39
  4.4 无锡市冬季地区供电负荷与气温的相关性分析  39-40
    4.4.1 冬季典型日负荷曲线的分析  39-40
    4.4.2 冬季负荷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40
  4.5 小结  40-41
第五章 峰谷电价与负荷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41-51
  5.1 峰谷分时电价理论基础  41-44
    5.1.1 分时电价简介  41-42
    5.1.2 经济学原理  42
    5.1.3 峰谷电价的表示  42-43
    5.1.4 峰谷电价比的确定  43-44
    5.1.5 峰谷时段的确定  44
  5.2 峰谷分时电价对无锡工业负荷的影响  44-49
    5.2.1 峰谷分时电价开始实施对无锡工业负荷的影响  44-45
    5.2.2 峰谷电价比调整后对无锡工业负荷的影响  45-49
  5.3 小结  49-51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51-55
  6.1 改善电力供需状况的工作重点  51
  6.2 改善电力供需状况的工作策略  51-53
  6.3 改善负荷特性的政策措施建议  53-55
    6.3.1 建立电力紧缺预警机制系统  53
    6.3.2 加强宣传工作,建立全民节电的意识,政府部门带头节电  53
    6.3.3 建立更加灵活的电价体系和良好的企业配合机制  53-54
    6.3.4 加快做好高耗能企业的关停工作  54
    6.3.5 在电力紧缺期间鼓励企业自发电和利用余热发电  54-55
致谢  55-56
参考文献  56-57

相似论文

  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2. 建筑遮阳方式研究,TU226
  3.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测试装置软件系统研制,TP311.52
  4. 腹腔介入式手术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及运动仿真,TP242.3
  5.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6.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7.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生化特性和分子标记及遗传模型分析,S634.3
  8. 兖州矿区植物波谱变异与重金属胁迫特征研究,X173
  9. 湖北软麦制作酥性饼干品质特性的改良研究,TS213.22
  10.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电活动的相关性分析,R318.0
  11. 基于模糊规则矩阵变换的不确定推理算法研究,TP18
  12. 高精密数控车床液体静压主轴特性分析,TG519.1
  1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能源管理系统短期负荷预测,TM715
  14. 无槽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设计与特性研究,TM341
  1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230MHz蜂窝组网验证研究,TM714
  16.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TM715
  17. 城市电网规划辅助决策系统负荷预测子系统的开发和改进,TM715
  18. 套缸式高空作业车机构综合及动力学研究,TH113
  19. 牦牛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关系的研究,S823.85
  20. 嗜水气单胞菌微囊口服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应研究,R392
  21. 失眠症惊悸不安状态评定量表的研制及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R256.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 理论与分析 > 负荷分析 > 系统中能量损失的降低及无功功率的补偿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