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CSP薄板坯连铸结晶器三维流场与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作 者: 王晓红
导 师: 沈巧珍
学 校: 武汉科技大学
专 业: 钢铁冶金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 漏斗型结晶器 数值模拟 流场 温度场
分类号: TF77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0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薄板坯连铸过程中,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动特性不仅关系到结晶器的传热和夹杂物的上浮,而且还与铸坯裂纹、皱皮、偏析等表面及内部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样开展薄板坯结晶器内钢水流场温度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国内某钢铁公司CSP薄板坯连铸生产现状,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采用PHOENICS软件计算漏斗型结晶器内钢液的三维流场与温度场,比较和分析了水口结构形状,水口插入深度及拉坯速度对结晶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对薄板坯连铸使用的牛鼻子水口和近来为增加钢液流量而采用的三孔水口条件下结晶器内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对比喇叭形水口,双侧孔水口(45°),牛鼻子水口和三孔水口,总的说来后两者优于前两者;而双侧孔水口(45°)又优于喇叭形水口;牛鼻子水口和三孔水口比较各有特点,前者对保证铸坯质量有利,为防止流股对窄面的冲击,增加挡块宽度到100 mm,可使结晶器横截面上温度分布更加均匀,降低窄面热负荷;后者对增加流量,提高拉速非常有利,但要防止中孔射流过强导致铸坯中心坯壳变薄,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控制水口浸入深度或塞住浸入式水口的底孔来调节结晶器中的流动与温度分布状态。为确保铸坯质量,薄板坯连铸工作拉速应不宜大于6 m/min。在水口结构一定条件下,其插入深度应随拉速的增加而适当增加,如拉速4.0 m/min时,牛鼻子水口插入深度250 mm左右,三孔水口插入深度280 mm左右比较适宜。数值模拟与文献中水模实验及现场数据吻合较好,为薄板坯连铸浸入式水口结构的优化及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提供了依据。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7-16
  1.1 薄板坯连铸技术  7-8
  1.2 薄板坯连铸工艺的关键技术  8-14
    1.2.1 结晶器技术  8-11
      1.2.1.1 漏斗型结晶器  8-9
      1.2.1.2 H~2 结晶器  9-10
      1.2.1.3 平行板式薄板坯结晶器  10
      1.2.1.4 平行板式中厚板结晶器  10-11
    1.2.2 浸入式水口  11-12
    1.2.3 保护渣  12
    1.2.4 电磁制动与电磁搅拌  12-13
      1.2.4.1 电磁制动  12-13
      1.2.4.2 电磁搅拌  13
    1.2.5 铸轧技术  13-14
  1.3 薄板坯连铸工艺技术的发展前景  14-16
    1.3.1 铸坯规格与结晶器形式  14
    1.3.2 薄板坯连铸机的经济拉速  14
    1.3.3 铸机机型的选择与铸机半径的确定  14-15
    1.3.4 铸机功能的选用  15
    1.3.5 品种与规格的开发  15-16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6-20
  2.1 数学模型  16-18
    2.1.1 三维流动模型  16
    2.1.3 三维传热模型  16
    2.1.3 三维流动与传热藕合模型  16-18
  2.2 物理模拟  18
  2.3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8-20
第三章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动与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  20-34
  3.1 流场计算的基本理论  20-26
    3.1.1 控制方程  20-21
    3.1.2 湍流模型  21-24
    3.1.3 计算区域与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24-26
      3.1.3.1 空间区域的离散化(domain discretization)  24-25
      3.1.3.2 方程的离散化  25-26
      3.1.3.3 交错网格  26
    3.1.4 流场计算的方法  26
  3.2 PHOENICS 软件简介  26-28
  3.3 结晶器内流动与传热数学模拟  28-34
    3.3.1 基本假设  28
    3.3.2 控制方程  28-29
    3.3.3 边界条件  29-31
    3.3.4 漏斗模型的制作及网格划分  31-34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34-50
  4.1 数学模型的验证  34-35
  4.2 水口结构形状对流场与温度场的影响  35-40
  4.3 牛鼻子水口挡块宽度对流场的影响  40-41
  4.4 浇铸速度对流场与温度场的影响  41-45
  4.5 水口插入深度对流场与温度场的影响  45-50
第五章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3.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4.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5. 基于温度变化的润滑脂对接触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TH117.22
  6.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7.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8.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9. 碾压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与分缝设计研究,TV642.2
  10. 混凝土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坝肩稳定分析研究,TV642.4
  11.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12.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3.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4.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5.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6.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7.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8.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19.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内流动过程数值分析,TM911.4
  20. 三峡库区水环境中营养盐磷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X832
  21. 阀外置式小排量抽油泵的设计及性能仿真分析,TE933.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冶金工业 > 炼钢 > 铸锭 > 连续铸钢、近终形铸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