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酸压过程酸液指进模拟及分形特征研究

作 者: 李小刚
导 师: 杨兆中
学 校: 西南石油大学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粘性指进 酸液 酸压 分形 模拟
分类号: TE35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压裂酸化,一般简称酸压,已经成为低渗透碳酸盐岩油气藏的主要增产措施。前置液酸压过程中,低粘度酸液在高粘度前置液中流动时,会发生粘性指进现象。酸液粘性指进,有助于减少酸液与裂缝壁面的接触面积,降低滤失速度,延缓反应速度,从而获得较长的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因此,酸液粘性指进对酸压最终效果有着相当显著的影响。可见,探索酸液粘性指进形态演化规律、弄清酸液粘性指进演化形态特征与酸压效果间的关系,对推动酸压技术进步,提高我国油气生产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文献调研、理论分析、物理实验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分形理论、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应用统计学、机械设计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开展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 (1)阐述了粘性指进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2)研究Witten-Sander的DLA模型与酸液粘性指进现象之间的理论联系,建立了以该模型为基础,紧扣酸压物理过程的酸液粘性指进计算机模拟模型; (3)以粘性指进传统的Hele-Shaw实验模型为基础,按照模化设计思想和相似原理,研制出了酸液粘性指进物理实验模拟新模型; (4)综合前人研究方法,优选了酸液粘性指进计算机模拟形态的特征表征参数,实现了欧氏几何参数和分形几何参数有机结合; (5)按照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酸液粘性指进的计算机模拟和物理实验模拟,完成了对酸液指进模拟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6)根据所建立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和分形理论相关知识,编制了酸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1 绪论  8-19
  1.1 研究的意义  8-9
  1.2 问题的提出  9-15
    1.2.1 粘性指进研究现状  9-13
    1.2.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13-15
  1.3 研究目标、思路、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5-19
    1.3.1 研究目标思路  15-16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6
    1.3.3 本文的创新点  16-19
2 分形理论概述  19-29
  2.1 欧氏几何与分形儿何  19-20
  2.2 分形的基本特征  20-21
  2.3 分形维数与多重分形  21-26
    2.3.1 Hausdorff测度与Hausdorff维数  21-22
    2.3.2 分形维数的“数盒子”计算法  22-24
    2.3.3 多重分形含义与多重分形谱计算方法  24-26
  2.4 分形生长现象与形态模拟  26-27
  2.5 本章小结  27-29
3 酸液粘性指进计算机模拟  29-56
  3.1 计算机模拟模型的建立  29-38
    3.1.1 建模的理论依据  30-33
    3.1.2 模型的建立  33-38
  3.2 酸液粘性指进计算机模拟形态分析  38-54
    3.2.1 形态特征分析  39-45
    3.2.2 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分析  45-54
  3.3 本章小结  54-56
4 酸液粘性指进物理实验新模型  56-71
  4.1 粘性指进物理实验模型研究概述  56-57
  4.2 模型与原型相似的基本内涵  57-58
  4.3 新型实验模型模化设计  58-69
    4.3.1 模型的基本功能  58-59
    4.3.2 主体设计  59-61
    4.3.3 局部优化设计  61-66
    4.3.4 材料选择  66-67
    4.3.5 性能总体评价  67-69
  4.4 本章小结  69-71
5 酸液粘性指进物理实验模拟  71-82
  5.1 正交试验设计  71-73
  5.2 实验及结果分析  73-80
    5.2.1 实验步骤  73-74
    5.2.2 实验结果分析  74-80
  5.3 本章小结  80-82
6 酸液粘性指进模拟分析程序编制  82-91
  6.1 需求分析  82-83
    6.1.1 程序设计背景  82
    6.1.2 功能要求  82
    6.1.3 数据描述  82-83
    6.1.4 运行环境  83
  6.2 详细设计  83-89
    6.2.1 总体结构设计  83
    6.2.2 模块设计  83-85
    6.2.3 界面设计  85-86
    6.2.4 调整及二次开发设计  86-89
  6.3 编码与调试  89
  6.4 不足与改进  89-90
  6.5 本章小结  90-91
7 酸液粘性指进模拟对酸压相关研究的启示  91-92
8 结论与建议  92-95
  8.1 结论与建议  92-93
  8.2 本文研究局限及今后研究方向  93-95
参考文献  95-99
致谢  99-100

相似论文

  1. LNG系统中工作压力设定依据与换热器正交试验设计,TQ051.5
  2.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3. 高强度钢板冲压件回弹的研究,TG386
  4.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5.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6. 自动变速器负载模拟器的设计与研究,TH132.46
  7.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8. 复杂形体的高速气动对流及耦合换热研究,V215.4
  9. 轨道交通引起周围环境竖向振动的振源特性分析,U211.3
  10.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聚团的传热特性研究,TK124
  11.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12. 670t/h四角切圆锅炉炉内煤粉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3.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TK224.11
  14.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研究,TK173
  15. 周向浓淡旋流燃烧器空气动力场的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TK223.23
  16. 中心回燃式燃烧室燃烧特性研究,TK223.21
  17. 迷宫式汽封和薄叶式汽封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TK263.2
  18.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综合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TM73
  19. HID灯整流效应的研究,TM923.32
  20. 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中网侧变换器控制与风机模拟技术研究,TM46
  21. 低轨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模拟硬件实现,TN927.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采油工程 > 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 > 油层酸化压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