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的成长道路、审美特点及其他

作 者: 梁迎梅
导 师: 倪祥保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成长 审美理念 问题与挑战 走向
分类号: J9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69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90年,在悄无声息的状况下,张元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妈妈》,并一举夺得英国爱丁堡国际影评联合会奖、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评委会奖和公众大奖以及德国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最佳影评奖,引起世界瞩目。随后以王小帅、娄烨、贾樟柯、管虎、路学长等为代表的一批导演纷纷登上中国影坛。由于作品频频在国际电影节获奖而在国内无法放映,张元、贾樟柯、管虎等人被国内外特别关注。从90年代中期开始,第六代电影导演成了电影理论界的一个焦点话题,对此展开热烈讨论。目前,第六代导演还在发展变化,因而相关探讨还处于动态观察中。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力求结合最新趋势,把对第六代导演的研究作一个系统、全面地归纳总结。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导论是对第六代导演的命名争议所做的梳理和评论,然后从时间概念、代表人物、审美理念三个方面对第六代做了界定,选取张元、娄烨、王小帅、贾樟柯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二部分介绍第六代导演所处的社会背景、体制环境,以及相似的教育经历,并论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作道路:关注都市边缘人、走地下电影策略。第三部分讲述第六代导演怀有“都市情结”、作品具有自传色彩、纪实风格等特色。第四部分分析第六代导演面临环境限制、资金不足,作品不被观众接受等问题。最后一部分论述进入体制后,第六代导演的适度改变与发展趋势。本文最后认为,第六代导演不会因为逐渐进入体制内而放弃艺术路线和先锋思想。作为中国影坛的新生力量,第六代导演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由于理论储备不够充足、个人认识能力尚有欠缺,这篇论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导论  7-14
  第一节 第六代导演的诞生  7-9
  第二节 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划分及争议  9-11
  第三节 第六代导演的共性  11-12
  第四节 第六代导演的界定  12-14
第一章 成长环境与创作道路  14-23
  第一节 社会背景  14-15
  第二节 体制环境  15-16
  第三节 教育经历  16-18
  第四节 创作道路  18-23
第二章 审美理念及作品特色  23-30
  第一节 “都市情结”、边缘人  23-25
  第二节 成长话题、自传色彩  25-26
  第三节 纪实风格  26-30
第三章 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30-35
  第一节 环境限制  30-31
  第二节 资金问题  31-32
  第三节 无法得到反哺  32-35
结语  35-39
参考文献  39-4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1-42
后记  42-43
中文详细摘要  43-45

相似论文

  1.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2. 宜春市锂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426.6
  3. 公共话语空间内情感倾诉节目的功能研究,G222
  4. 从青少年心理学看《亲爱的无名氏》中的成长问题及成长因素,I561.074
  5. 成长电影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中国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G521
  6. 专家型数学教师盛淳的专业成长调查,G633.6
  7.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青年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G633.3
  8. 中国网络爱国主义现象研究,D647
  9. 中小板上市企业成长性与成长环境实证分析,F832.51;F224
  10. 基于扎根理论的创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平衡模式研究,F272
  11. 大学生士兵成长成才影响因素研究,E224
  12. 川藏线康定段季节性冻土路基温度场分布规律及路基变形研究,U416.1
  13. 京剧锣鼓节奏教学初探,J632.52-4
  14. 红色成人礼,I207.42
  15. 比格·托马斯:《土生子》中的悲剧性英雄,I712
  16. 我国女性领导干部成长环境与路径研究,D442.6
  17. 大学生成长环境影响其慈善意识的实证研究,G645.5
  18. 儿童成长视角中的鲁迅启蒙教学研究,G623.2
  19. 基于企业营销投资有效性的客户评价及细分研究,F224
  20. 一汽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F426.471
  21. 论新生代导演的审美理念及面临的问题,J905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与技术 > 导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