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污水灌溉土壤养分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

作 者: 杨潇
导 师: 地里拜尔·苏力坦
学 校: 新疆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污灌 养分 漫灌 喷灌 迁移转化
分类号: S1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1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污水灌溉条件下,养分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对于合理利用污水资源,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减少硝态氮淋失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为基础,研究了漫灌喷灌入渗条件下,土壤氮类、磷类化合物迁移转化的特征。土壤选自新疆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国家级绿化示范基地,土壤的NH4+及H2PO4-吸附特征可以较好的利用线性、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四种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描述。 研究结果表明,在清、污灌对比实验中,污灌后会增加土壤NH4+—N含量,7天后,硝化作用起主导作用,NH4+—N含量逐渐减少,NO3-—N含量增加;30天以后,污灌土壤中NH4+—N含量与清灌相同;硝化作用使污灌土壤中NO3-—N含量增加,并大于清灌。入渗方式的不同对水分、NH4+—N和NO3-—N的运移都有影响。漫灌入渗条件下,供水量大,孔隙水流速度大,导致NH4+—N继续随水迁移,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且NO3-—N运移快;喷灌条件下,供水强度人为控制,水流速度小,NH4+—N能及时被土壤胶体吸附,养分运移速度慢。因此,喷灌有利于植物对污水中氮素吸收利用。 可溶态磷是磷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起点,进入土壤后,主要随水分作溶质迁移,在迁移的同时,不断转化为吸附态磷和各种沉淀态磷。不同的灌溉方式,土壤磷素形态的转化及其有效性等都有显著影响。漫灌虽然提供的水量大,动力弥散作用强,但是对于可溶态磷迁移的影响较小。漫灌会对土壤造成短期的淹水现象,促进沉淀态磷向可溶态磷转化,增加磷的有效性,有利于植物生长。但是由于漫灌的供水强度大,水流速度快,水分会把固着于土壤颗粒上的各种沉淀态磷裹挟着作物理迁移,因此长期漫灌势必会引起土壤中其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10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32
  1.1 绪论  10-12
    1.1.1 水资源现状  10
    1.1.2 污水回用土壤概述  10-11
    1.1.3 不同灌溉方式的研究  11-12
  1.2 土壤中养分迁移转化的机理  12-25
    1.2.1 土壤氮素迁移转化机理  12-19
      1.2.1.1 土壤中氮素存在的基本形态  12-13
      1.2.1.2 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13-17
      1.2.1.3 影响氮素转化的因素  17-18
      1.2.1.4 污水灌溉后氮素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18-19
    1.2.2 土壤中磷素迁移转化机理  19-25
      1.2.2.1 土壤中磷素存在的基本形态  19-20
      1.2.2.2 土壤中各种磷形态的有效性  20-21
      1.2.2.3 土壤中磷素的相互转化机理  21-22
      1.2.2.4 影响磷素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因素  22-24
      1.2.2.5 污灌条件下磷素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24-25
  1.3 本实验研究意义  25-27
    1.3.1 论文研究的意义  25-26
    1.3.2 本论文所研究的内容  26-27
  参考文献  27-32
第二章 不同灌溉方式下氮素迁移转化规律  32-52
  2.1 实验部分  32-38
    2.1.1 试剂及仪器  32-33
      2.1.1.1 试剂  32
      2.1.1.2 仪器  32-33
    2.1.2 分析方法  33-36
      2.1.2.1 水样分析方法  33-34
      2.1.2.2 土样分析方法  34-36
    2.1.3 实验方法和材料  36-38
      2.1.3.1 实验装置  36-37
      2.1.3.2 实验方法  37-38
  2.2 结果与讨论  38-50
    2.2.1 土壤NH_4~+ -N吸附参数的确定  38-40
      2.2.1.1 吸附测定方法  38
      2.2.1.2 实验结果分析  38-40
    2.2.2 清、污灌对比试验  40-43
    2.2.3 漫灌喷灌入渗方式下的养分运移研究  43-47
      2.2.3.1 土壤基质势ψ_m剖面变化规律  43-44
      2.2.3.2 NH_4~+ -N运移分布  44-45
      2.2.3.3 NO_3~- -N运移分布  45-47
    2.2.4 污水灌溉条件下NH_4~+ -N和NO_3~- -N的时空分布  47-50
      2.2.4.1 NH_4~+ -N的时空分布  47-48
      2.2.4.2 NO_3~- -N的时空分布  48-50
  2.3 小结  50-51
  参考文献  51-52
第三章 不同灌溉方式下磷素迁移转化规律  52-66
  3.1 实验部分  52-55
    3.1.1 试剂及仪器  52-53
      3.1.1.1 试剂  52
      3.1.1.2 仪器  52-53
    3.1.2 分析方法  53-54
    3.1.3 实验方法和材料  54-55
      3.1.3.1 实验装置  54-55
      3.1.3.2 实验方法  55
  3.2 结果与讨论  55-63
    3.2.1 土壤磷吸附参数的确定  55-57
      3.2.1.1 吸附测定方法  55
      3.2.1.2 实验结果分析  55-57
    3.2.2 实验土样磷素形态组成  57-58
    3.2.3 土壤中磷的形态及各形态间的转化  58
    3.2.4 可溶态磷在土壤剖面变化规律  58-60
    3.2.5 沉淀态磷在土壤剖面变化规律  60-63
      3.2.5.1 Ca_2-P在土壤剖面变化规律  60-61
      3.2.5.2 其它沉淀态磷的变化趋势  61-63
  3.3 小结  63-65
  参考文献  65-66
第四章 新疆主要污灌区养分资源的分布状况  66-78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6-69
    4.1.1 试剂与仪器  66-67
      4.1.1.1 试剂  66
      4.1.1.2 仪器  66-67
    4.1.2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67-68
    4.1.3 供试土壤  68-69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9-75
    4.2.1 不同地区污灌后养分资源的分布特征  69-72
    4.2.2 污灌区供肥强度  72-73
    4.2.3 各污灌地区养分等级评价  73-74
    4.2.4 各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74-75
  4.3 小结  75-77
  参考文献  77-78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78-80
  5.1 结论  78-79
  5.2 展望  79-80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0-81
致谢  81-82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82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82

相似论文

  1.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2.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3.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4. 不同肥料配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S572
  5. 不同处理血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肉仔鸡饲粮中的应用研究,S831.5
  6.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7.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8.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S153
  9. 不同退化程度喀斯特生态系统中根际土壤的养分变化特征,S158
  10.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11. 土壤盐分胁迫对棉田土壤微生态的影响,S562
  12. 烤烟连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13.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14. 生物质液态地膜的研制及其应用效果,S316
  15. 不同种类包膜肥料氮素溶出特性及对环境影响效应的研究,TQ440.1
  16. 太湖流域不同肥力土壤稻—麦轮作系统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S158.5
  17. 工厂化堆肥原料和配方选择现状调查与分析,S141.4
  18. 渗灌灌水方法和施氮量对保护地黄瓜的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S642.2
  19. 汾河水库周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空间分布风险评价,S158
  20. 稻麦两熟制秸秆沟埋还田作用特点研究,S141.4
  21.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农田固碳效应的影响,S512.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