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心雕龙》言意观的语用学分析

作 者: 杨丽萍
导 师: 诸葛志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言尽意 言不尽意 义生文外 语用学
分类号: H0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7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阐述的言意观有其复杂性,基本倾向于“言尽意”,而又有关于“言不尽意”的言论。为了解决“言不尽意”的问题,刘勰提出了“义生文外”这种尽意方式,提倡写作者通过修辞、立象等方式在言语之外呈现作者之“意”。 本文选取了语用学这一角度对《文心雕龙》的言意观进行分析。为完成对“言尽意”、“言不尽意”、“义生文外”的分析,首先必须辨清“言”、“文”、“意”、“义”这四个关键字。“言”、“文”是为语言的具体运用,在文学创作中就是指文学语言;“意”为作者用意,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而“义”是作者的用意和读者的理解共同建构的意义,不是单纯的作者的写作意图。 “言尽意”和“言不尽意”是对于写作实践中常见的两种现象的概括。“言尽意”指的是作者使用的言语能够充分体现作者的用意这种情况,用语用学来解释就是作品中文字的字面意义与作者的用意恰好一致;“言不尽意”指的是作者使用的言语不能够充分体现作者的用意这种情况,用语用学来解释就是作品中文字的字面意义与作者的用意不一致。 “义生文外”是刘勰为解决“言不尽意”问题提出的方案,就是使作者的用意呈现在文字的直接表述之外。然而呈现在文外的“义”不仅仅是作者用意的体现,而是包含了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理解,这与乔治·约尔于《语用学》中所谈的意义一致。写作者为使自己的用意能被充分地理解,采取修辞、立象等方式使文字具有“言外之力”,将读者的注意力引至文外,企图使读者在文外完成与作者的“意会”。但由于理解能力、人生阅历等因素,读者未必能准确把握作者的原意,未达到或超出作者本意的情况都会存在。因此,生于文外的“义”只能说是读者按照作者的文字的设定,加上自己的理解建构而成的意义。“义”的复杂性,尤其是读者对作者用意理解的程度的多元性,可以为写作者利用,作为引导读者进入更旷远的境界的依据。这恰恰是为“义生文外”引发“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原本为解决“言不尽意”问题而提出的“义生文外”由此也发生了诗学转换。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显性教学对高职学生习得英语拒绝语的影响,H319
  2. 中国大学生汉英请求言语行为的中介文化风格实证研究,H319
  3. 文艺学视域的“言意之辨”,I206.2
  4. 中美商业广告语中“礼貌”的跨文化语用研究,H030
  5. 《邓小平文选》中的公文语用研究,H13
  6. 魏晋时期“言不尽意”论的逻辑解读,B81
  7. 基于符号学的汉字设计研究与应用,J524
  8. 中英商务信函语用模糊的对比研究,H030
  9. 意义理论及其当代走向研究,B08
  10. 外交委婉语的语用探究,H030
  11. 溯因推理与语用推理,H030
  12. 社会交往中歧义现象探析,H0
  13. 中国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研究,H319.9
  14. 从语用学角度看习语翻译,H315.9
  15. 英汉指示语的对比研究,H314
  16. 英译汉中幽默翻译失效的语用分析,H315.9
  17. 《绝望主妇》中女性语言特色研究,H315
  18. 美国动画电影中言语幽默的语用分析,H313
  19. 幽默和张爱玲小说幽默语言研究,H051
  20. 翻译研究的新课题,H059
  21. 语际语用学,H31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 > 语义学、语用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