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聊斋志异》与释道文化

作 者: 齐春春
导 师: 洛保生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佛教文化 道教文化 释道融合
分类号: I207.4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2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佛教和道教是中国的两大宗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与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古代小说,有着极为密不可分的联系。 《聊斋志异》代表了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最高峰,由于作者蒲松龄的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反映到作品中,就使得这部小说的思想文化内涵显得十分丰富,宗教文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并且在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总体上来讲,《聊斋志异》同时渗透着佛道两教思想,既各有所表,又有两教融合的体现。 佛教和道教文化在《聊斋志异》里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就佛教来说,它涉及到了因果报应情节、僧侣形象塑造和佛家语言的运用等几方面。佛教果报情节小说体现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思想,虽然中国古代早已存在这类思想,但是佛教将此说发展得更加系统化,本篇文章从表业造作和无表业造作两方面对此进行了阐释,传达出了作者蒲松龄“果报不爽”的思想观念;小说中的僧侣形象有善恶之分,佛家语言则包涉了行为动作和建筑器物等几类。就道教来说,作品涉及了道教神仙题材、仙境描写、道士形象塑造和道教方术法术的运用等几方面。道教神仙题材包括了由道教文化衍生出的小说母题,如度脱成仙、人神相恋等,道教诸神与道士形象的塑造在小说人物画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道教仙境的描写则增强了小说的光怪陆离性。至于释道融合在作品中的表现,文章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总之,佛教与道教文化对创作《聊斋志异》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创作空间,扩充了题材,丰富了意象,并延展了小说的人物画廊,使得《聊斋志异》这部小说的思想文化内涵因为有宗教的渗入而显得更加厚重起来。小说《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的志怪层面向读者展示的是社会人生处境,在影射和批判社会的同时给人以反思。

全文目录


引言  8-10
第一章 《聊斋志异》佛教文化  10-26
  第一节 佛教果报情节  10-19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僧侣形象  19-22
  第三节 佛家语言  22-26
第二章 《聊斋志异》与道教文化  26-38
  第一节 道教神仙题材  26-31
  第二节 道士形象  31-34
  第三节 道教方术、法术  34-36
  第四节 道教仙境描写  36-38
第三章 《聊斋志异》与释道融合  38-44
  第一节 佛教与道教的相互吸收  38-39
  第二节 释道融合在《聊斋志异》中的表现  39-41
  第三节 释道文化对创作《聊斋志异》的影响  41-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7
致谢  47

相似论文

  1. 《聊斋志异》仿作研究,I207.419
  2. 生态审美视野下的《聊斋志异》研究,I207.419
  3. 从目的论视角看《聊斋志异》三个英译本比较研究,H315.9
  4. 青岛旅游文化开发研究,F592.7
  5. 解读中国古塔建筑文化元素,TU-0
  6. 生态美学背景下的《聊斋志异》解读,I207.419
  7. 汉唐巴蜀道教文化地理学考察,B958
  8. 《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I207.419
  9. 清代《聊斋志异》评点研究,I207.419
  10. 《聊斋志异》六个英译本的历时性研究—描写译学的视角,H315.9
  11. 汉地佛教文化视觉符号的演变研究,B948
  12. 雍和宫佛教文化产业的人类学探索,B948
  13. 《聊斋志异》僧道形象研究,I207.419
  14. 《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I207.419
  15. 论《聊斋志异》中的儿童形象,I207.419
  16.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观音信仰的特征及其影响,B948
  17. 《聊斋志异》官吏形象研究,I207.419
  18. 《聊斋志异》与《搜神记》比较研究,I207.419
  19. 知己情结与性别平等的双重变奏——《聊斋志异》中“女性同性知己”型故事研究,I207.419
  20. 《聊斋志异》之伦理评析,B82-09
  21. 佛教文化的价值及旅游开发研究,F59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其他古代小说研究与评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