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联合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效果研究

作 者: 丁学锋
导 师: 杨肖娥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植物营养学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物理-生态修复技术 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
分类号: X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69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水体物理—生态修复技术是目前一条创新的治理技术路线。许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利用一些大型的水生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单独把水生植物或一些微生物应用在净化污染水方面已经有不少的研究,而对于把两者相结合的处理效果研究却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着重对以高等植物(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和微生物—EM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联合来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进行重点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不同条件对EM菌处理污水的效果影响;不同比例EM菌与水生植物—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联合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研究EM菌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影响;EM菌联合高等植物(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对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处理效果。取得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通过研究不同条件(接种量、pH值、曝气时间和温度)对EM菌处理污水的效果影响表明:目标污染物不同,EM菌处理污水所需要的条件也不同。对于COD的去除:由于EM菌的COD本底值较大,因此在处理过程中接种量不宜过大,否则会恶化水质,但对酸碱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其最佳条件为:EM(V):污水(v)=1:1000、连续曝气、T>25℃;而对于氮、磷的去除,其最佳条件一致为:EM(V):污水(V)=8:1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但考虑到整体性、经济性和实用性,EM菌处理污水的最佳条件为:EM(V):污水(V)=1:1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 2.利用微生物—EM菌联合高等水生植物—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表明:增加EM菌的接种量会提高富营养水体的脱氮除磷效果,当EM(V):污水(V)=5:1000时,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9.25%、61.67%和56.58%,而对BOD5的去除EM接种量不易过大,否则不但不利于BOD5的去除,反而会恶化水质;同时加植物与EM菌的处理效果要比单独加EM菌的处理效果要好,处理EM(0.01%)+P、EM(0.05%)+P、EM(0.1%)+P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9-11
英文摘要  11-14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4-34
  第一章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物理——生态修复技术  14-28
    1.1 水环境污染现状  14
    1.2 水体富营养化  14-17
      1.2.1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  15-16
      1.2.2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16-17
        1.2.2.1 破坏生态环境  16
        1.2.2.2 破坏自然景观  16
        1.2.2.3 影响城市供水和人体健康  16-17
    1.3 富营养化水体的防治  17-21
      1.3.1 控制污染源对策  17-20
        1.3.1.1 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  17-18
        1.3.1.2 减少内源性营养物质的负荷  18-20
      1.3.2 生态工程  20
      1.3.3 基因治藻  20-21
      1.3.4 综合防治  21
    1.4 富营养化水体的物理——生态修复技术  21-28
      1.4.1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修复作用  22-26
        1.4.1.1 藻类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  22-23
        1.4.1.2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  23-26
      1.4.2 微生物对水体的修复作用  26-27
        1.4.2.1 EM制剂修复水体  26
        1.4.2.2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修复水体  26-27
        1.4.2.3 Bio-energizer菌剂修复水体  27
        1.4.2.4 Clear-Flo系列菌剂修复水体  27
      1.4.3 水生动物对水体的修复作用  27-28
  第二章 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有效微生物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28-34
    2.1 EM有效微生物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28-29
    2.2 EM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9-33
      2.2.1 EM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  29-30
      2.2.2 EM技术在国外的应用现状  30
      2.2.3 E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30-33
        2.2.3.1 EM技术在国内工业废水中的应用现状  30-31
        2.2.3.1 EM技术在国内生活污水中的应用现状  31-33
    2.3 课题的提出  33-34
第二篇 试验研究  34-85
  第三章 EM菌处理污水的条件试验  34-48
    3.1 实验材料  34-35
    3.2 测定项目和方法  35
    3.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5-42
      3.3.1 接种量对EM菌处理污水的效果影响  35-38
        3.3.1.1 试验设计  36
        3.3.1.2 结果与讨论  36-37
        3.3.1.3 小结  37-38
      3.3.2 pH值对EM菌处理污水的效果影响  38-39
        3.3.2.1 试验设计  38
        3.3.2.2 结果与讨论  38-39
        3.3.2.3 小结  39
      3.3.3 曝气时间对EM菌处理污水的效果影响  39-41
        3.3.3.1 试验设计  39-40
        3.3.3.2 结果与讨论  40-41
        3.3.3.3 小结  41
      3.3.4 温度对EM菌处理污水的效果影响  41-42
        3.3.4.1 试验设计  41-42
        3.3.4.2 结果与讨论  42
        3.3.4.3 小结  42
    3.4 结论  42-48
  第四章 EM菌联合水生植物—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  48-63
    4.1 材料与方法  49-51
      4.1.1 试验设计  49-50
      4.1.2 试验材料  50
      4.1.3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  50-51
      4.1.4 取样和分析  51
    4.2 结果与讨论  51-61
      4.2.1 对富营养水体中总氮的影响  51-54
      4.2.2 对富营养水体中总磷的影响  54-55
      4.2.3 对水体中BOD_5的影响  55-57
      4.2.4 水体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57-59
      4.2.5 对水生植物生长影响及植物的氮磷的去除比较  59-61
    4.3 结论  61-63
  第五章 固定化对EM菌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影响  63-69
    5.1 材料与方法  63-65
      5.1.1 实验设计  63
      5.1.2 微生物固定方法  63-64
      5.1.3 试验材料  64
      5.1.4 取样和分析  64-65
    5.2 结果与讨论  65-68
      5.2.1 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素的影响  65-67
      5.2.2 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影响  67-68
    5.3 结论  68-69
  第六章 EM菌联合陆生植物对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净化效果影响  69-81
    6.1 材料与方法  69-72
      6.1.1 试验设计  69-71
      6.1.2 试验材料  71
      6.1.3 载体的选择与设计  71
      6.1.4 取样和分析  71-72
    6.2 结果与讨论  72-79
      6.2.1 对污水中氮素的影响  72-74
      6.2.2 对污水中总磷的影响  74-75
      6.2.3 对污水中COD的影响  75-76
      6.2.4 对污水中叶绿素a(Chl-a)的影响  76-77
      6.2.5 对污水中OD_(550)的影响  77-78
      6.2.4 植物的生长量及其氮磷分析  78-79
    6.3 结论  79-81
  第七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81-85
参考文献  85-95

相似论文

  1. 城市湖泊的甲烷排放时空变化及其与水文水质关系,X524
  2.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3.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4. 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对水分胁迫及污染物暴露的响应,X52
  5.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X524
  6.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7. 六种水生植物对焦化废水中COD和氨氮修复作用的研究,X784
  8. 湛江地区大型饮用水供水水库污染状况研究与管理,X524
  9. 滇池福保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研究,Q948.8
  10. 湘江高等水生植物调查与分析,X173
  11. 城市景观水体净化处理实验研究,X52
  12. 白洋淀控藻生物链研究,X52
  13. 富营养化污水灌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S152.71
  14. 五种水生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研究,Q93
  15. 环境因素对黄河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X173
  16.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陆生生态的影响评价研究,Q14
  17. 鄱阳湖湖区水体营养盐分布格局及富营养化动态分析,X524
  18. 巢湖湿地沉积物中有机碳、氮、磷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X524
  19. 慈溪城河生态修复治理技术研究,X522
  20. 云南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噬藻体及其宿主多样性的初步研究,X524
  21. 复合微生物和水生植物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X5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