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

作 者: 梁静
导 师: 陈树文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钢铁行业 产业内贸易 边际产业内贸易 灰关联
分类号: F75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555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产业内贸易于上世纪60年代被人们注意,并逐步成为国际贸易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其中针对特定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研究是该课题内的基础性研究,旨在通过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及其成因的分析,找出其发展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本文正是沿着该方向,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基础地位的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后者的研究是通过对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实现的,根据分析结论找出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中的问题,最终提出政策建议。与以往在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分析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作用时分别使用静态指数和最小二乘法不同,本文分别在这两方面尝试使用动态指数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原有方法部分弊端的弥补,也实现了方法应用方面的创新。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产业内贸易理论和衡量方法的总结,归纳出本文的研究基础:其次,分别从总体和分类两个角度评价了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之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各影响因素与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进行排序来评判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的成因;最终提出提升我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层次都较低,但具有波动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占据主体地位。(2)通过关联度排序,发现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主要受到国家经济特征因素的影响,也说明产业在产品的差别化、规模经济的实现以及专业化分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对产业内贸易水平产生决定性影响。(3)通过优势分析,发现产业集中度是我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的最优影响因素,而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是准优特征,因此本文提出发展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应该首先从提高产业集中度开始,并以合理引导外资、鼓励技术革新和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等为辅助手段,同时认为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将会率先提高。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7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8
  1.2 文献综述  8-14
    1.2.1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研究概述  9-12
    1.2.2 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概述  12-14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5
    1.3.1 研究的框架思路  14
    1.3.2 研究方法  14
    1.3.3 创新点  14-15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17
2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衡量方法  17-26
  2.1 产业内贸易的发生机理  17-19
    2.1.1 产业内贸易发生的理论要素  17-18
    2.1.2 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机理  18-19
  2.2 产业内贸易对产业发展的作用  19-20
  2.3 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方法  20-26
    2.3.1 静态方法  20-23
    2.3.2 准动态方法  23-24
    2.3.3 动态方法  24-26
3 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  26-41
  3.1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对外贸易概况  26-31
    3.1.1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26-27
    3.1.2 中国钢铁行业对外贸易概况  27-31
  3.2 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总体评价  31-36
    3.2.1 产业内贸易衡量方法的选择  31-32
    3.2.2 产业内贸易的国际比较  32
    3.2.3 静态与动态产业内贸易水平  32-35
    3.2.4 子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35-36
  3.3 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分类评价  36-39
    3.3.1 产业内贸易分类方法  36-38
    3.3.2 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  38-39
  3.4 本章小结  39-41
4 影响中国钢铁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41-59
  4.1 因素的作用机理及变量的确定  41-47
    4.1.1 国家经济特征因素  41-45
    4.1.2 产业经济特征因素  45-47
  4.2 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47-55
    4.2.1 灰色关联分析的适用性  47-48
    4.2.2 灰色关联的数学模型  48-50
    4.2.3 关联分析与优势分析  50-55
  4.3 结果分析  55-59
5 政策建议  59-63
  5.1 提高产业集中度  59-60
  5.2 鼓励技术革新  60-61
  5.3 合理引导外资  61
  5.4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61-63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66
附录 A  66-67
附录 B  67-69
附录 C  69-70
附录 D  70-71
附录 E  71-7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5-76
致谢  76-77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77

相似论文

  1. 线性回归与灰关联在山西老陈醋质量体系检测中的相关性研究,TS264.22
  2. 中国—东盟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F719
  3. 中欧汽车行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F752.7
  4. 中国与巴西产业内贸易研究,F752.7
  5. 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F426.31
  6. 上市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F271
  7. 基于MES的冷轧生产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G334.9
  8. 白登磷矿台阶爆破参数的合理选择及爆破块度分布规律研究,TD235.3
  9. 我国机械行业标准化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F426.4
  10.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研究,F752.731.3
  11. 中欧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F752.7
  12.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分析,F753.1
  13. 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F752.7
  14. 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F414
  15. 中欧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F426.6
  16. 中日工业制成品产业贸易研究,F752.7
  17.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比较分析,F752.7
  18. 基于模拟技术的企业横向并购效应研究,F224
  19. 中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F272;F275
  20.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动态测量研究,F275
  2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研究,F276.6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各国对外贸易 > 中国对外贸易 > 进出口贸易概况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