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解码中继的IR-UWB技术的研究

作 者: 舒智慧
导 师: 张乃通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关键词: 脉冲超宽带 解码中继 性能分析 多径信道
分类号: TN9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复杂度、高数据速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使得其无论在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是近年来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这些特性也使得超宽带技术成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可行技术。但是,由于超宽带信号的频谱范围和已有的窄带设备之间有重叠,FCC对超宽带的发射功率作了严格的限制规定。为了能在限定的发射功率下获得期望的性能,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方案,其中有一种方案是利用MIMO技术和IR-UWB技术的结合。将MIMO技术用于IR-UWB系统,取得了可观的空间和频率分集,极大地改善了IR-UWB的性能,如BER,覆盖半径和能耗。但是由于IR-UWB终端受体积、功耗、工艺等多方面的限制,很难实现在IR-UWB终端上安置相互独立的多天线。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IR-UWB系统中引入了解码中继协作模式,使单天线IR-UWB终端间形成了虚拟的MIMO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IR-UWB系统的基本技术原理,并对UWB的高斯脉冲,信号产生等做了详细的描述,分析了IR-UWB的优势。其次,深入描述和分析了协作分集技术,及其原理。最后,将解码中继协作模式引入IR-UWB系统,形成虚拟的MIMO-UWB系统,使得单天线的IR-UWB终端也可以取得MIMO-UWB性能。本文对IEEE802.15.3a信道模型进行了研究,但是该信道只适用于蒙特卡洛仿真,不能用该信道推出非协作和协作IR-UWB系统误比特率的理论闭合解。为了推导出闭合解,用高斯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分别拟合了对数正态随机变量和的分布,比较得到在CM1信道中,对数正态分布的拟合效果比较好,再利用对数正态随机变量的和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特性,推导出了非协作和解码中继协作IR-UWB系统误比特率的理论闭合解。其中,协作系统的协作节点被分别放在固定点,收发机中点和最优位置处,从MATLAB仿真结果上看,引入解码中继的协作IR-UWB系统与非协作的IR-UWB系统相比,在BER,覆盖半径,和总的能耗等性能上有了显著的改善,如协作节点在最优位置处时,BER改善达到4dB,覆盖半径提升将达到6m,耗约节约18.5%。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4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9-10
  1.2 基于协作分集的IR-UWB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1-12
  1.4 论文结构  12-14
第2章 超宽带技术简介  14-25
  2.1 引言  14
  2.2 超宽带的基本概念  14-16
    2.2.1 超宽带的定义  14-16
    2.2.2 超宽带短距离实现的两大方案  16
  2.3 超宽带的技术特点  16-18
  2.4 超宽带高斯脉冲  18-21
    2.4.1 脉冲形成因子α 对高斯脉冲及其功率谱密度的影响  18-19
    2.4.2 讨论高斯导数的阶数对其ESD的影响  19-21
  2.5 超宽带信号  21-24
    2.5.1 跳时超宽带信号的产生  21-22
    2.5.2 直接序列超宽带信号的产生  22-24
  2.6 本章小结  24-25
第3章 协作分集技术  25-36
  3.1 引言  25
  3.2 分集的基本原理  25-29
    3.2.1 传统分集技术原理  25-27
    3.2.2 合并方式  27-29
  3.3 协作分集的提出  29-31
  3.4 协作分集的分类  31-34
    3.4.1 放大中继(AF)  31-32
    3.4.2 解码中继(DF)  32-33
    3.4.3 编码协作(CC)  33-34
  3.5 引入解码中继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34
    3.5.1 IR-UWB系统中引入解码中继协作的优点  34
    3.5.2 存在的问题  34
  3.6 本章小结  34-36
第4章 基于解码中继的IR-UWB系统的性能分析  36-55
  4.1 引言  36
  4.2 IEEE802.15.3a信道模型  36-40
  4.3 对数正态随机变量和的概率密度函数估计  40-44
    4.3.1 对数正态随机变量的建模  40
    4.3.2 对数正态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的拟合  40-44
  4.4 解码中继协作模式在超宽带系统中的应用  44-50
    4.4.1 非协作IR-UWB系统  44-48
    4.4.2 协作IR-UWB系统  48-50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0-54
  4.6 本章小结  54-55
结论  55-56
参考文献  56-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电动执行机构的智能控制研究,TP273.5
  2. 两级RAID高可靠分布式iSCSI网络存储系统,TP333
  3. 基于压缩感知的多径信道估计及其研究,TN925
  4. 基于概率的飞行环境危险探测与告警算法研究,V328
  5. 家用电器用三相变频调速永磁电动机的研究,TM351
  6. 虚拟桌面管理的研究及应用,TP316.7
  7. 多核集群环境下并行地理计算执行时间预测技术研究,TP338.6
  8. 北江桥成桥状态和施工过程的受力性能分析,U448.27
  9. 嵌入式环境下代码动态性能分析的研究与实现,TP368.1
  10. 竹胶板用竹席编织机的研究及仿真设计,TS959.2
  11. 谐振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评价体系及分析,TM862
  12. 新型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模型的研究,TM73
  13.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引射模态性能研究,V430
  14.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力学性能分析,TU621
  15. 基于详图描述和建筑性能分析的BIM设计流程研究,TU201.4
  16. 数字式水压溢流阀的性能分析及结构设计,TH137.5
  17. 软件优化技术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TP311.52
  18. 图像加密评测系统设计及实现,TP309.7
  19. TH-UWB无线通信系统多用户检测技术的研究,TN925
  20. 多径信道下的IR-UWB同步捕获算法研究,TN925
  21. 基于802.16物理层的OFDM系统仿真和关键技术研究,TN919.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无线通信 > 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