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濮凹陷海通集洼陷带含油气系统分析

作 者: 王子洪
导 师: 陈永进;谈玉明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专 业: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海通集洼陷 含油气系统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7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针对海通集洼陷带油气勘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加强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从含油气系统基本要素特征、含油气系统基本地质作用及其与地质要素的配置关系,油气关键时刻及其对生烃史的影响出发,以油气显示、油源对比为依据,纵向上划分海通集洼陷带古近系含油气系统,平面上圈定含油气系统范围。通过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过程的分析,提出该洼陷下步油气勘探部署意见。对海通集洼陷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及生储盖组合等含油气系统基本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烃源岩为沙一段、沙三段地层中的暗色泥(页)岩、油页岩,灰质、白云质页岩及灰质岩,其中沙三段烃源岩品质最好。古近系储层较发育,岩性为粉砂岩、含砾砂岩等,属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每一个油气藏发育区都对应着一个大的扇体物源发育区。海通集洼陷带沙三段烃源岩在东营组沉积期达到最大埋深,烃源岩全部进入生烃门限,局部进入生气阶段。分析了含油气系统基本地质作用及其与地质要素的配置关系。对热演化和生烃史进行分析,沙一段烃源岩油气生成中心主要发生在海通集洼陷。油气向东、向南是主要运移指向,在刘庄-孟居一带聚集成藏,向西、向北是次要运移指向。沙三段烃源岩生油中心也位于海通集洼陷,埋深达到 2800m 时,Ro 为 0.5%,达到生烃门限;埋深 4000m 时,Ro 为 1.3%,达到生油高峰。生成的油气向洼陷周边都有运移。运用正构烷烃特征、沉积环境、生源构成、成熟度、族组成、芳烃特征等多种地球化学指标进行油源对比。沙一段原油来自沙一段和沙三段两套烃源岩,沙二段和沙三段油气来自沙三段烃源岩。划分出东濮凹陷海通集洼陷带古近系沙一段-沙一段(!)和沙三段-沙河街组(!)两个含油气系统。综合研究认为,柳屯-海通集洼陷结合部作为继承性古隆起、洼陷西翼沙二下以及文西地区为有利勘探目标区。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P618.13
  2. 藏北羌塘盆地胜利河油页岩沉积环境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P618.13
  3. 莘县凹陷和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评价和二次生烃研究,P618.13
  4. 东濮凹陷沙三—沙四段有效性储层发育与盐膏岩分布的关系研究,P618.13
  5. 东濮凹陷文东地区Es_(3-4)有效储层形成机制研究,P618.13
  6.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含油气性研究,P618.13
  7. 文东油田沙二下沉积特征分析,P618.13
  8. 东濮凹陷南部沙三段沉积体系研究,P618.13
  9. 东濮凹陷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方法研究,P618.13
  10.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生物地层及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P618.13
  11. 塔北地区复合圈闭勘探研究,P618.130.8
  12. 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地区油气成藏条件研究,P618.13
  1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区南油田成藏地球化学研究,P618.13
  14. 十屋断陷埋藏史及深层含油气系统分析,P618.13
  15. 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P618.13
  16. 营尔凹陷下白垩统成藏地球化学研究,P618.13
  17. 东濮凹陷深层气藏水力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TE377
  18. 东濮凹陷南部复杂断块群类型划分及其控油因素,P618.13
  19. 东濮凹陷文留构造浅层油气成藏期次研究,P618.13
  20. 辽河滩海西部地区含油气系统研究及目标评价,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