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硅胶管重建电击伤后肢体主干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 者: 陈碾
导 师: 谭善彰
学 校: 南华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电击伤 硅胶管 插管 微血管密度 静脉造影
分类号: R6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 肢体电击伤后,对伤处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后,用特制的硅胶管将伤区远近两端主干血管插管桥接,和用携带有血管网的轴型皮瓣转移覆盖创面。通过插管桥接重建受损血管使远端肢体暂时获得血供,避免了肢体烧伤后坏死化学物质作用于血管而致血管壁水肿、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有利于烧损变性的肌腱和神经组织的再生和恢复。避免肢体坏死,降低肢体电击伤截肢率并恢复一定程度的功能。 [方法] 以健康成年犬为实验动物,电击伤后肢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清除坏死变性组织,保留栓塞的动静脉,腹股沟皮瓣转移覆盖创面。实验组:清除坏死变性组织,栓塞的动静脉切除,特制硅胶管插管至血管远近端的正常区,腹股沟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术后通过观察不同肢体皮肤的成活面积,HE染色观察各组肢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肢体组织超微结构,比较不同肢体组织各个时期微血管密度的变化过程,静脉造影及肢体切开直视下观察肢体血管通畅情况,从组织解剖学、形态学、影像学上初步探讨硅胶管重建受损血管对肢体电击伤后可能的影响机制。 [结果] 术后7天,观察各组患肢术区远端皮肤成活情况,发现两组间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织形态学检查实验组患肢远端组织早期细胞结构变性相对较轻,而对照组则出现线粒体严重肿胀、变空,细胞质、细胞器消失。术后10天,实验组肢体组织微血管密度均值接近术前,而对照组微血管密度变化不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7~14天,患肢静脉造影及肢体切开直视下观察股动、静脉通畅情况,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肢体电击伤后,用特制的硅胶管对伤区远近两端主干血管插管桥接,能降低肢体电击伤后截肢率。

全文目录


一、中文摘要  4-6
二、英文摘要  6-8
三、正文  8-35
  1. 引言  8-10
  2. 具体章节  10-34
  3. 结论  34-35
四、参考文献  35-38
五、缩写符号  38-39
六、综述  39-46
七、已发表论文  46-47
八、致谢  47

相似论文

  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R563.8
  2. 1.3MAC七氟烷诱导时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R614
  3. 四种气管插管方式在颈髓损伤患者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614
  4. 右旋美托咪定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应用,R614
  5. 减缓直接喉镜插管对心血管系统应激性反应:全身麻醉中芬太尼、利多卡因和安慰剂的对照研究,R614
  6.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MP-2与CD105的表达和意义,R734.2
  7. 青蒿琥酯对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增敏的实验研究,R737.33
  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皮肤电流损伤中金属元素研究,D919.4
  9.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狭长窄蒂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R622
  10. 青蒿素对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增敏及作用机制的研究,R737.33
  11. 整合素αvβ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7.33
  12. 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与MVD VEGF LVD VEGF-C表达的关系,R734.2
  13. 催眠镇痛肌松下选择性患侧肺控压吹张治疗术后顽固性肺不张的疗效,R614
  14. 血管生成素及VEGF在子宫颈癌的表达及与新生血管及淋巴密度的相关性研究,R737.33
  15. 七氟醚吸入诱导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R614.2
  16. 经口鼻插管术并发症的教学设计与实践,R47-4
  17.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系统在气管插管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472
  18. 腭裂手术患儿体质量与气管导管内径的关系探讨,R782.2
  19. 泪道置管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R779.6
  20. 脑内注射IL-1Ra对利血平诱导的大鼠行为性抑郁和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R749.4
  21. 插管型喉罩、可视管芯与传统喉镜在全麻气管插管中的比较,R6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学 > 电击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