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先富群体致富原因及其分类研究

作 者: 赵雪峰
导 师: 肖铁肩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农村先富群体 “先富起来”政策 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循环加强体系 非制度的致富途径
分类号: C912.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政策作为社会运行动力机制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先富群体也随之出现,在农村也是这样。目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其核心则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农村先富群体是农村致富的先行者,本文通过对农村先富群体的现状、致富的原因、理论上的分类等方面研究,以期能客观地认识现阶段的农村先富群体,找出他们致富的原因,为农村寻找改革的突破口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本文采取社会学及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问和文献法收集资料,进行探索性研究。从我国农村先富群体的现状出发,提出他们在致富道路上占有领先优势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优势的循环加强。在改革开放初期积累了一定资源优势的人,在致富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转换、控制和再生能力的特性,持续地维持或扩张资源,累积财富;由于先富者的财富积累比另一部分人多,基于资源之间的可转换性,使其拥有获得其它资源的机会增多。这样形成了先富者资源优势的循环加强体系。这一体系使另一部分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进而造成先富群体的固化。本文验证了这些现象的存在。最后还提出我国先富群体致富途径的理论分类,即制度允许的致富途径、制度禁止的致富途径、非制度的致富途径,为更好地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致富行为,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引论  6-11
  1.1 我国农村先富群体的界定  6-8
  1.2 研究我国农村先富群体的意义、目的  8-9
  1.3 农村先富群体研究的现状  9-10
  1.4 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0-11
第二章 我国农村先富群体的概况  11-22
  2.1 关于党的“先富起来”政策的理论运作过程  11-15
    2.1.1 “先富起来”政策作为我国社会运行动力机制的确立过程  11-12
    2.1.2 社会动力由宏观动力主体传递给微观动力主体的桥梁——动力传递媒介  12-13
    2.1.3 个体行动者实施这一政策的引导者——收入分配制度  13
    2.1.4 个体行动者赖以致富的条件——资源  13-15
  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先富群体的阶段性特征  15-20
  2.3 关于农村先富群体致富原因的三个探索性假设  20-22
第三章 我国农村先富群体致富原因的分析  22-33
  3.1 资源优势循环体系存在的可能性  22-26
    3.1.1 典型个案分析  22-24
    3.1.2 多例个案横向比较  24-26
  3.2 资源优势循环体系存在有一定意义上的普遍性  26-33
第四章 我国先富群体致富途径的理论分类  33-40
  4.1 我国先富群体致富途径的理论分析  33-35
  4.2 我国先富群体致富途径的实证分析  35-40
结语  40-42
参考文献  42-45
附录1  45-48
致谢  48-49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49

相似论文

  1. 浙江金华某医院发展战略研究,R197.3
  2. 新疆托里县依托资源优势带动小城镇建设研究,F299.27
  3. 吉林北山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及前景研究,F592.7
  4. 基于资源优势的各省区资源竞争力研究,F279.2
  5. 资源视角的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F224
  6. 我国优势矿产资源保障立法研究,F426.1
  7.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F127
  8. “经营沙漠”:治沙产业化的新尝试,F326.2
  9. 资源优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F127
  10. 基于资源的企业排他性竞争策略研究,F272
  11. 陕西省观音山自然保护区植被与优势植物区系特征研究,Q948
  12. 1949-1956年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研究,D25
  13. 山东省高校合作机制研究,G649.2
  14. 永弘机械资源营销策略研究,F426.4
  15. 兴泰发电公司企业管理创新战略研究,F426.61
  16. 深圳地铁零售商业物业发展对策研究,F572
  17. 重质酮苯装置工艺设计,TQ242
  18. 新阶段尚义县农业结构调整研究,F327
  19. 苜蓿叶象甲寄生性天敌种类及苜蓿叶象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S435.4
  20. 毛乌素沙区农业资源优势及利用,F327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地区社会学 > 农村社会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