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平凉市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与道路选择

作 者: 沈宇丹
导 师: 蔡伟民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区域经济
关键词: 城镇化 动力机制 发展模式 战略规划
分类号: F29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0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由于区域分异特征的存在,对于有代表性的区域城镇化发展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甘肃省东部的,占地11169.7公顷的平凉市所辖的一区、6县、26个建制镇为研究对象,通过个例分析与比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平凉市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基础与现状、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和战略规划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以平凉为代表的部分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基础和特点主要表现为:城镇化发展的区位条件较差、周边缺乏带动力的大城市,自然条件差,交通条件差、城镇之间的带动力弱;土地资源不足,但具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乡镇企业布局分散、非农化人口向城镇迁移的速度缓慢,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弱质;城镇体系结构首位分布特征明显,等级结构不健全,职能结构呈多元化。通过建立小城镇发展的综合评价的18项指标体系,采用多维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平凉小城镇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类表明:中心城镇的城镇化发展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现代化水平不高,县城城镇化发展条件相对较好,小城镇城镇化水平很低。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推理出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认为由于总是存在城镇之间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创新能力差异,城镇化的发展在其初级阶段必然主要体现为人口、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城镇的聚集;只有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扩散发展阶段才会开始。平凉的城镇化发展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不能违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产业和人口的城镇聚集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对平凉人口和产业聚集与扩散的推阻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城镇化的宏观机制分析,采用1978—2000年的统计资料对平凉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平凉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经济的发展,但市场发育滞后对城镇化发展形成较大的阻滞力量,因此,积极推动这类地区的市场培育、建设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是城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乡镇企业发展和聚集、政府的制度创新和摆脱落后文化的桎桍对于这类地区的人口和产业城镇迁移和聚集具有重要的推动力。城镇化的道路选择一般来说应遵循三条原则:一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二符合区情;三符合市场发展规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平凉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应该选择集中型、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城镇化发展模式相结合,延展递进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平凉城镇化的战略制定为:培育中心城镇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心城市的职能作用;强化六个县城的县域经济中心作用,构成平凉城镇体系的六个战略支撑点;突出具备发展优势的建制镇优先发展。由于这类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扶贫开发、农民的知识化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也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作为抛砖引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多次通过对原始数据数学分析方法,诸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验证和说明平凉城镇化发展中的特点和问题,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结合。

全文目录


文献综述  8-12
1 引言  12-15
  1.1 问题的提出  12-13
  1.2 研究的对象、方法  13
  1.3 研究逻辑思路与框架  13-15
2 平凉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基础与现状  15-20
  2.1 区位条件与城镇化  15
  2.2 区域资源条件与城镇化  15-16
  2.3 区域人口与城镇化  16-18
  2.4 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  18-19
  2.5 工业化与城镇化  19-20
3 平凉城镇体系的结构分析与评价  20-28
  3.1 平凉城镇体系的空间地域结构  20-21
  3.2 平凉城镇体系的职能分工结构  21-22
  3.3 平凉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  22-23
  3.4 平凉城镇体系城镇化综合评价  23-28
    3.4.1 中心城市城镇化发展评价  23-24
    3.4.2 县镇和建制镇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方法与结果  24-28
      3.4.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24-25
      3.4.2.2 评价结果与分析  25-28
4 平凉城镇化发展的运行机制  28-44
  4.1 城镇化的微观主体界定  28
  4.2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与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8-29
  4.3 平凉人口和产业聚集与分散的机制分析  29-35
    4.3.1 人口城镇化聚集与分散的推阻机制  29-34
      4.3.1.1 人口城镇聚集与分散的推拉力量  29-30
      4.3.1.2 人口城镇聚集与分散的阻滞力量  30-34
    4.3.2 平凉产业聚集与分散的推拉力量  34-35
      4.3.2.1 产业聚集与分散的推拉力量  34
      4.3.2.2 产业聚集与分散的阻滞力量  34-35
  4.4 平凉城镇化发展的宏观机制分析  35-38
  4.5 平凉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38-44
5 平凉城镇体系发展的道路选择与规划  44-50
  5.1 城镇化发展模式与道路的总体认识  44
  5.2 平凉城镇化的模式与道路选择  44-46
  5.3 平凉城镇体系发展的战略制定与规划  46-50
    5.3.1 培育中心城镇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心城市的职能作用  46-47
    5.3.2 强化六个县城的县域经济中心作用,构成平凉城镇体系的六个战略支撑点  47-48
    5.3.3 突出具备发展优势的建制镇优先发展,强化小城镇的农业服务功能  48-50
6 相关政策建议  50-54
  6.1 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  50
  6.2 城镇化与扶贫开发  50-51
  6.3 城镇化与农民的知识化  51
  6.4 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51-54
致谢  54-56
主要参考文献  56-58
附表  58-64
作者简介  64-65
导师简介  65-66
独创性声明  66

相似论文

  1.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2.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3. 嘉鱼县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C924.2
  4. WEO:全球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研究,X321
  5. 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422.6
  6.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7.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8. 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中的应用研究,F552
  9. 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发展战略研究,R-4
  10.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G729.2
  11. 中国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D630
  12. 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9.27
  13. 网络视角下的组织间知识转移动力机制研究,F270.7
  14. 多元文化视野下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D082
  15. 厦门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6. 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G124
  17. 攀枝花市西区现代物流中心战略规划研究,F259.2
  18.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模式研究,F752.8
  19. 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20.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21. 福建省农业保险发展研究,F842.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城市与市政经济 > 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 > 中国 > 地方城市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