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夷坚志》报应故事所见南宋民众观念与基层社会

作 者: 朱文广
导 师: 贾二强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夷坚志》 报应 南宋 民众观念 基层社会
分类号: I207.4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51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于民间信仰的研究,近年来有所升温,改变了过去只注重上层、精英思想,忽略基层社会民众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情况。一个社会的成员,大部分是基层民众,他们是各种宗教、信仰的主体。在民间流传的各种非官方、非正式的信仰,和官方、上层、正式的宗教信仰即紧密相连,又有自己的特色。 《夷坚志》南宋洪迈(1123—1202)著。此书系作者用60年的时间编成,是宋代最大的志怪小说集,内容驳杂,凡神仙鬼怪、异闻杂录、风土民情、遗文轶事、巫术梦卜、文学医药、官场争斗等等都有包容,多为时人所见所闻,是了解宋代尤其是南宋社会极有价值的资料,在古小说、宋代民间宗教及信仰方面的价值更高。近年来以其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不少,但多为发表于刊物的单篇论文。就本人所见,目前对其宗教信仰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门研究的专著仅有关冰的《<夷坚志>神鬼精怪世界的解读》,力度不足,因此对此书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鉴于该书在民间信仰方面的巨大价值,本文选择了其中660余例报应故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南宋时期善恶报应现象的特色及其反映的民众观念与基层社会现实。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简单回顾了近年对民间宗教、信仰及《夷坚志》研究的概况,指出了对《夷坚志》进行专书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在唐宋时期佛教兴盛的情况下,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与中国传统报应观的冲突与融合情况。自佛教传入后,报应故事就体现出了二者共在的特色,这是佛教传入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结果。 第二部分:对报应故事的分析。共包括:忠孝观念、男女之情与女子地位、吏治、贪财好利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杀生食肉、奢侈报与掠剩、两种结果、数量问题八节,由此探讨各类故事所反映的南宋民众思想观念与基层社会。 第三部分:结论。通过对《夷坚志》报应故事的重点分类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观与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即有相似处又有明显的差别。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也是二者在冲突中融合的过程。唐宋时期是佛教最终成功融入中国文化的时期,它所宣扬的因果轮回、善恶报应说也在中国遍地开花。但是,此时的报应故事吸收了传统报应观强烈的现世功利性、家族性等特征,在很

全文目录


绪论  9-17
  一、缘起  9-11
  二、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与中国传统报应观的冲突与融合  11-17
第一节 忠孝观念  17-24
  一、宋以前佛教的善恶之首-杀生与不杀生  18-19
  二、两宋时善恶之首观念的变化  19-20
  三、对不孝者的报应  20-22
  四、对忠孝者的眷顾  22-24
  小结  24
第二节 男女之情与女子地位  24-32
  一、主角-神鬼精怪  25-26
  二、生死相许  26-27
  三、报应故事中的男男女女  27-32
  小结  32
第三节 吏治  32-38
  一、贪官污吏存在的民间基础  33
  二、民众对贪官污吏的态度  33-35
  三、报应不爽  35-38
  四、善报好官  38
  小结  38
第四节 贪财好利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38-40
  一、贪财好利遭报  39
  二、不贪得善报  39-40
  小结  40
第五节 杀生食肉  40-45
  一、杀生食肉遭报  40-43
  二、报应故事反映的家族等级制度  43
  三、仁慈之人的善报  43-44
  小结  44-45
第六节 奢侈报与掠剩  45-48
  一、奢侈报  45-46
  二、掠剩  46-47
  小结  47-48
第七节 两种结果  48-51
  一、不敬佛信佛遭恶报  48-49
  二、信佛好处  49-51
  小结  51
第八节 数量问题  51-53
  小结  52-53
结论  53-54
参考文献  54-58
致谢  58-59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9

相似论文

  1. 南宋内陆水军研究,K245
  2. 南宋“临安窑”的研究,K876.3
  3. 南宋宗室应举研究,K245
  4. 浅论因果报应思想在我国刑罚文化中的地位,D924
  5. 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B948
  6. 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K245
  7. 南宋词社研究,I207.23
  8. 宋代阴司信仰研究,K244
  9. 廖刚研究,K245
  10. 李曾伯研究,K245
  11. 洪迈笔记语言分词理论与实践,H131
  12. 浅析“三言”中因果报应故事的类型与思想成因,I207.419
  13. 罪刑均衡标准研究,D914
  14. 试论明代的乡村社会控制,K248
  15. 南宋临安研究,K245
  16. 元代“富民”阶层初探,K247
  17. 论唐宋梅花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I207.23
  18. 宋人咏物词研究,I207.23
  19. 对缓刑适用条件中“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思考,D924.13
  20. 《夷坚志》同素异序词研究,H141
  21. 关于死刑存废的现实思考,D92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古代小说 > 其他古代小说研究与评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