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秦岭山地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及生态保育策略

作 者: 康艳
导 师: 刘康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自然地理
关键词: 植被-土壤-坡度复合体 水源涵养功能 空间格局 保育策略 秦岭山地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0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秦岭山地是中国重要的森林分布区,林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75.2%,是中国中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在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植被的保护和恢复不仅影响着秦岭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还直接影响着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水生态安全和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水质和水量。 本研究基于功能和空间格局这一景观生态学和森林水文学的热点,选取秦岭山地陕西境内的植被-土壤-坡度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采用ArcView3.2、ArcGis8.12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从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具体分析秦岭山地(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和空间分布格局,并提出生态保育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1)秦岭山地总体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覆盖率高,但由于人为活动剧烈,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景观破碎化程度高,天然林大量被农田、草地和灌丛所替代。据计算,单位面积北坡植被复合体的持水量大于南坡,反映出南坡人类活动强烈,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2)植被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与其所在地的植被、土壤和坡度因子息息相关,位置—变化效应指数反映了在扩大森林面积的同时,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格局对有关生态效能的影响,求得有限面积扩展下的最大效益。计算结果显示,秦岭北坡植被位置效应指数小于南坡。 (3)基于功能与空间格局提出生态系统保育策略:以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为评价指标,以调整生态因子空间格局为手段,通过调整植被、土壤和坡度的组合来改变水涵养的状况,增加整个秦岭山地的水源涵养能力。 (4)结果表明自下而上的尺度转换方法,可以保留较多的细节信息,较好的分析出小尺度对大尺度的内在影响,在景观生态学和森林水文学的研究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多尺度转换方法。 论文以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为依据,提出生态保育策略,从理论和实践上为秦岭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9
第一章 导论  9-13
  1.1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概述  9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动机  9-11
    1.2.1 研究内容  9-10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11
  1.3 论文章节安排  11-12
  1.4 本章小结  12-13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9
  2.1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及发展  13-15
    2.1.1 格局与过程  13
    2.1.2 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  13-14
    2.1.3 尺度的基本概念  14
    2.1.4 多尺度问题  14-15
    2.1.5 景观生态学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中的应用  15
  2.2 国内外森林水文研究进展述评  15-17
    2.2.1 森林水文研究历史概况  15-16
    2.2.2 森林水文研究主要成果  16-17
  2.3 “3S” 技术在景观生态学和森林水文学中的应用  17-18
    2.3.1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17-18
    2.3.2 “3S”技术在森林水文学中的应用  18
  2.4 本章小结  18-19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19-24
  3.1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19
  3.2 气候  19-20
  3.3 土壤  20
  3.4 社会经济概况  20
  3.5 自然资源特点  20-22
    3.5.1 秦岭水文资源  20-21
    3.5.2 秦岭植被概况  21
    3.5.3 秦岭森林资源  21-22
    3.5.4 丰富的生物资源  22
  3.6 本章小结  22-24
第四章 研究方法  24-33
  4.1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24-27
  4.2 基础图件绘制与分析  27-28
    4.2.1 图件来源  27
    4.2.2 图件绘制与分析  27-28
  4.3 植被水源涵养能力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28-30
    4.3.1 水源涵养能力的评估  28-29
    4.3.2 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格局分析  29-30
  4.4 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尺度效应分析  30-32
    4.4.1 复合体变化—位置效应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  31
    4.4.2 流域水涵养能力  31
    4.4.3 整个秦岭山地水涵养能力  31-32
  4.5 本章小结  32-33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3-58
  5.1 复合体水源涵养能力  33-40
    5.1.1 生态因子与水流失量的关系  33-35
    5.1.2 复合体水源涵养能力评估  35-40
  5.2 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格局分析  40-46
    5.2.1 复合体持水量分级的空间分布  40-42
    5.2.2 复合体持水量分级的景观指数分析  42-45
    5.2.3 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综合分析  45-46
  5.3 植被生态系统水涵养功能尺度效应分析  46-56
    5.3.1 复合体变化—位置效应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46-54
    5.3.2 流域水涵养能力  54-56
    5.3.3 秦岭山地水涵养能力  56
  5.4 本章小结  56-58
第六章 生态保育策略  58-62
  6.1 秦岭山地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58-59
    6.1.1 森林面积下降  58
    6.1.2 水土流失严重  58
    6.1.3 生物资源遭受破坏  58-59
    6.1.4 生态环境恶化  59
  6.2 保育策略  59-61
    6.2.1 基于空间格局的森林扩展  59-60
    6.2.2 划分生态功能区  60-61
    6.2.3 健全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网  61
    6.2.4 实施生态工程建设  61
  6.3 本章小结  61-62
第七章 结论与问题  62-64
  7.1 研究结论  62-63
  7.2 存在问题  63-64
参考文献  64-67
后记  67

相似论文

  1. 基于TM/ETM+数据的水体有机污染空间格局变化分析,X52
  2. 1912-1958年上海基督新教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B977
  3.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S718.5
  4. 变化中的城市,TU984.113
  5. 泰山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S715.7
  6.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研究,F224
  7.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空间格局研究,S157
  8. 松华坝水源区典型林型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对水质的影响,S715.7
  9. 五种温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时空变化,S714.3
  10. 近30年秦岭山地林地类型时空变化及其人为驱动力研究,S718.5
  11. 湖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差异及空间格局研究,F127
  12. 秦岭山地传统民居生态化演进研究,TU-0
  13. 广西大王岭风景旅游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及美学质量评价,S718.5
  14.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绘画写实性的研究运用,J209.2
  15. 1998年洪水对镇赉县盐渍土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S156.4
  16. 桔实雷瘿蚊主要生态学特性及低温处理技术研究,S436.66
  17. 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Q948
  18. 吕梁山南段森林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Q948
  19. 合肥市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分析,S731.2
  20. GIS&GPS技术在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中的应用研究,S851.33
  21.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G12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