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OQ 208的射电致密结构研究

作 者: 谢桂颖
导 师: 蒋栋荣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
专 业: 天体物理
关键词: OQ208=Mkn668 活动星系 射电
分类号: P1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GPS(GHz-Peaked Spectrum)源已形成致密射电源的一个重要子类。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已引起天文学家的很大兴趣。大量的VLBI观测发现GPS 星系中有较高的比例为致密对称双源(CSO),这些CSOs 的运动学年龄及谱年龄估算表明它们可能是年轻的射电活动星系核,研究CSO 源有利于我们探测喷流演化的早期阶段,而且,CSOs 源很可能是强射电源FR II 的早期演化阶段,所以对于研究活动星系核(AGN)的演化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室。射电源OQ 208(1404+286,Mkn 668)是最近的GPS 源之一。15 GHz 的VLBI观测发现在两个微瓣之间存在一个微弱的核,从而确认OQ 208 为致密对称源(CSO)。基于近来探测到的OQ 208 双瓣的自行,我们将聚束效应并入到VLBI观测到的两个瓣的谱的拟合中去,用聚束效应解释双瓣流量密度的不对称性。结果显示包含相同的聚束效应参数但考虑不同的吸收机制的两个模型都能很好的拟合双瓣的谱。在FFA+Beaming 模型中,双瓣的本征辐射是光学薄的同步辐射,双瓣的辐射由于定向效应遭受不同的自由自由吸收。所以吸收体可能是多少有些对称均匀分布的几何学,例如窄线区的云是一种可能的候选体。在SSA+Beaming 模型中,双瓣的本征同步辐射存在自吸收,只在SW 瓣存在额外的自由自由吸收。这样自由自由吸收的吸收体就可能分布在垂直于喷流方向的盘或环中。这个吸收体遮挡远离我们的SW 瓣,但靠近我们的NE 瓣却不受其影响。在这两个模型中,我们都假定双瓣有相同的本征辐射和本征流量密度,对于此假定的合理性本文有专门的论述。目前我们还很难判断FFA+Beaming

全文目录


致谢  2-3
目录  3-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绪论  10-25
  1.1 活动星系核简述  10-13
  1.2 GPS 源  13-19
    1.2.1 关于GPS 源/CSS 源低频反转的解释  14-15
    1.2.2 关于GPS 源/CSS 源极其可能的演化的两个假设  15-17
    1.2.3 关于GPS 源/CSS 源中的气体的研究  17-19
  1.3 CSO  19-21
    1.3.1 关于致密对称源局限于很小的尺度的解释  20
    1.3.2 关于致密对称源双臂射电流量密度差别的原因的概述  20-21
  参考文献  21-25
第二章 射电源OQ208 的研究现状  25-44
  2.1 射电源OQ208 的光学、红外、X 射线波段研究现状  25-26
  2.2 射电源OQ208 的射电波段研究现状  26-42
    2.2.1 射电源OQ208 的射电波段观测结果  26-28
    2.2.2 Kameno 等对OQ208 双瓣谱所表现出的低频反转和流量密度不对称性的解释  28-29
    2.2.3 刘祥等对射电源OQ208 双瓣流量密度不对称性的一种解释——汤姆孙散射  29-31
    2.2.4 OQ208 的自行测量结果  31-42
  参考文献  42-44
第三章 模型和结果  44-58
  3.1 对Kameno 等的工作的讨论  44
  3.2 数据  44-45
  3.3 模型和结果  45-57
    3.3.1 FFA+Beaming 模型  47-48
    3.3.2 SSA+Beaming 模型  48-51
    3.3.3 误差估算  51-52
    3.3.4 关于15.3 GHz 的新数据  52-53
    3.3.5 谱指数α的其他值  53-57
  参考文献  57-58
第四章 两个模型的比较和讨论  58-69
  4.1 两个模型的比较  58-59
  4.2 关于两个模型的聚束效应  59-62
  4.3 关于自由自由吸收体  62-65
  4.4 关于双瓣本征上相同的假定  65-67
  参考文献  67-69
第五章 由SSA+Beaming 模型估算的一些参数  69-76
  5.1 瓣的磁场  69-70
  5.2 瓣的质量  70-72
  5.3 喷流功率  72-73
  5.4 吸积率  73-74
  5.4 黑洞质量与爱丁顿吸积率  74-75
  参考文献  75-7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76-77
已发表或接收的文章  77-78
个人简历  78

相似论文

  1. 大型射电望远镜主动面系统控制软件的开发,TH751
  2. BL Lac天体0735+178喷流轨迹研究,P158
  3. 类星体对的Lyman-α吸收线和发射线的相互关系,P158
  4. BL Lac天体特性的研究,P145.9
  5. Blazar的短时标光变和射电长时标光变研究,P145.9
  6. BLLac天体0735+178喷流轨迹研究,P145.9
  7. FRIs和FRIIs星系观测性质的研究,P157.7
  8. 大型射电望远镜伺服系统控制方法的比较与研究,TP273
  9. 用射电喷流和星系作宇宙弦探针,P111
  10. 大型射电望远镜舱索系统结构动态性能研究,P111.44
  11. 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柔索支撑系统的建模与控制,TP273.4
  12. 太阳活动指数的中期预报方法研究,P182.9
  13. 活动星系核中视超光速源的统计研究,P152
  14. 活动星系核中视超光速源的统计研究,P152
  15. 近邻红外亮星系的~(12)CO,~(13)CO和C~(18)O分子气体的观测研究,P152
  16. 环形调液阻尼器理论分析及其在大射电望远镜上的应用,TH743
  17. 大射电望远镜AB轴平台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及开发,TP273
  18. 大射电望远镜激光全站仪测量系统的研究,TH751
  19. 一种液体阻尼器的力学分析及其在大射电望远镜中的应用,TH751
  20. 大射电望远镜舱索结构的相似性分析,TH751
  21. 太阳射电频谱仪数据采集与处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TP274.2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天文学 > 射电天文学(无线电天文学) > 射电天文观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