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政治传播模式的建构及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作 者: 赵自然
导 师: 张劲松
学 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受众 网络政治传播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建构 启示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政治信息的传播与网络载体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网络政治传播开始成为政治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新的传播方式下,受众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受众的中心地位开始显露。与此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科技传媒手段―计算机网络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同样可以借鉴传播学相关理论。因此,本文基于受众建构网络政治传播模式,探索网络政治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将所得理论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原理相结合,为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系统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创新点等;第二章为网络政治传播内涵及对“传者中心”传播模式的评价,主要介绍了网络政治传播的概念、特点,评价了“传者中心”传播模式;第三章为基于受众中心的网络政治传播过程模式的建构,作为核心章节,该部分首先论述了为什么要基于受众,其次提出了“网络政治传播过程总模型”和“单个节点的模型”,接着分析了网络政治传播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及模型的特点、载体;第四章总结了该模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第五章为本文结论。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引言  7-15
  1.1 问题的提出  7
  1.2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7-8
  1.3 主要核心概念的研究综述  8-13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5
第二章 网络政治传播内涵及对“传者中心”传播模式的评价  15-23
  2.1 网络政治传播内涵  15-17
  2.2 对传统“传者中心”传播模式的评价  17-23
第三章 基于受众中心的网络政治传播模式的建构  23-43
  3.1 为什么要基于受众为中心  23-29
    3.1.1 基于受众中心的必要性  23
    3.1.2 受众主体意识的觉醒  23-24
    3.1.3 网络的“去中心化”趋势使受众地位和权利发生变化  24-25
    3.1.4 受众对网络政治信息的需求与满足  25-27
    3.1.5 受众心理的转变  27-29
    3.1.6 受众的信息再生产  29
  3.2 基于受众中心的网络政治传播模式的建构  29-43
    3.2.1 模式的提出和结构解析  30-34
    3.2.2 网络政治传播模式基本要素分析  34-40
    3.2.3 基于受众中心的网络政治传播模式的特点  40
    3.2.4 基于受众中心的网络政治传播模式的载体  40-43
第四章 网络政治传播模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43-51
  4.1 网络政治传播中受众的主体性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受众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43-45
    4.1.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受众的主体性表现  43-44
    4.1.2 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众主体素质的途径  44-45
  4.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传者的培养  45-46
    4.2.1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者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专门培训  45-46
    4.2.2 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者的信息素养意识  46
    4.2.3 采取有效可行性措施,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者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46
  4.3 “信息转换器”强调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网络环境的优化  46-48
  4.4 网络政治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加强网络信息建设  48-49
    4.4.1 以受众的需要为中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吸引力  48
    4.4.2 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信息和科技含量  48
    4.4.3 创新网络形式,多渠道发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48-49
  4.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受双方要加强互动沟通  49
  4.6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建立一批能够引导受众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49-51
第五章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6
致谢  56-57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7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美国“写作教室”理论与实践初探,G633.3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6. 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G633.55
  7.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8.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9.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10.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2.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14. 当代公共行政的形态与挑战,D035
  15.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16.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17.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18. 网络环境下协作知识建构的教学互动研究,G434
  19. 小学语文教材风波修辞析,G623.2
  20.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21. 全闽师范学堂与清末福建师范教育,G659.2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