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公共领域精神检视中国新闻时政杂志对“三农问题”的观照

作 者: 胡苏敏
导 师: 姚欣保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公共领域 新闻时政杂志 “三农问题” 内容分析
分类号: G23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但并非纯然拷贝这个理想型,而是通过提炼和引申,得出不随国家形态和历史进程而转变的“公共领域精神”之五个维度。通过对《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和《凤凰周刊》2009年所有与“三农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以及对若干“三农问题”专家学者、杂志评论员等的深度访谈,本研究将从公共领域精神对这些结果进行检视,察验中国新闻时政杂志是否符合公共领域精神。并且,本研究将公共领域精神视作为精英媒体的理想标准,在最后部分将提出供新闻时政杂志参考的、可操作的改进方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绪论  7-12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7
  1.2 文献综述  7-12
    1.2.1 大众媒体与“三农问题”  7-9
    1.2.2 公共领域与大众媒体  9-12
    1.2.3 小结  12
第2章 理论框架  12-18
  2.1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12-13
  2.2 哈贝马斯对大众媒体和公共领域关系的论述  13-15
  2.3 公共领域的中国语境  15
  2.4 公共领域精神  15-18
    2.4.1 关于参与者是否具有多元性和平等性  16
    2.4.2 关于交往中的讨论内容是否是受大众关注的公共议题  16-17
    2.4.3 关于论述内容是否符合理性沟通的标准  17
    2.4.4 关于讨论、论述的内容能否为大众理解,并反过来促进理性沟通的进行  17
    2.4.5 关于讨论、论述的内容能否达成共识,并发挥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17-18
  2.5 议程设置理论  18
第3章 研究问题与方法  18-24
  3.1 研究问题  18-20
  3.2 研究方法  20-24
    3.2.1 内容分析  20-22
    3.2.2 深度访谈  22-24
第4章 对内容分析的总结  24-39
  4.1 五种杂志内容分析结果  24-36
  4.2 新闻时政杂志“三农问题”报道所在位置(封面、内页)及所在栏目的情况  36-38
  4.3 新闻时政杂志“三农问题”报道之主题的情况  38-39
第5章 新闻时政杂志与公共领域精神的关系  39-63
  5.1 关于新闻时政杂志的参与者是否具有多元性和平等性  39-43
    5.1.1 新闻时政杂志内部从业人员  39
    5.1.2 “三农问题”专家学者与新闻时政杂志  39-41
    5.1.3 案例分析:从农民工报道检视新闻时政杂志在多元性、平等性方面之作为  41-43
    5.1.4 小结  43
  5.2 关于新闻时政杂志讨论的内容是否是受大众关注的公共议题  43-48
    5.2.1 影响新闻时政杂志确定报道主题的客观因素  43-44
    5.2.2 影响新闻时政杂志确定报道主题的主观因素  44-45
    5.2.3 新闻时政杂志“三农问题”报道主题的特点  45-46
    5.2.4 案例分析:从对纠纷/灾难/治安事件/案件的报道检视新闻时政杂志在公众对选题的关注度上之作为  46-48
    5.2.5 小结  48
  5.3 关于新闻时政杂志的论述内容是否符合理性沟通的标准  48-57
    5.3.1 “三农问题”专家学者的派别  48-51
    5.3.2 中国新闻时政杂志本身的局限  51-52
    5.3.3 新闻时政杂志内部从业人员  52-53
    5.3.4 案例分析:从对土地制度的报道检视新闻时政杂志在符合理性沟通标准上之作为  53-57
    5.3.5 小结  57
  5.4 关于大众对新闻时政杂志的讨论内容能否理解,并反过来促进理性沟通的进行  57-60
    5.4.1 新闻时政杂志内容的叙事如何影响大众对其的理解  57-59
    5.4.2 新闻时政杂志的价值取向如何影响大众对其的理解  59-60
    5.4.3 小结  60
  5.5 关于新闻时政杂志在杂志社内部和外在报道的呈现上能否达成共识,并发挥政治影响力  60-63
    5.5.1 新闻时政杂志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对学界的影响作用  60-61
    5.5.2 新闻时政杂志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发挥政治影响力可能的途径  61-62
    5.5.3 案例分析:从对土地制度的报道检视新闻时政杂志在政治影响力上的作为  62-63
    5.5.4 小结  63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3-67
  6.1 结论  63-65
    6.1.1 关于新闻时政杂志的参与者是否具有多元性和平等性  64
    6.1.2 关于新闻时政杂志交往中的讨论内容是否是受大众关注的公共议题  64
    6.1.3 关于新闻时政杂志的论述内容是否符合理性沟通的标准  64-65
    6.1.4 关于新闻时政杂志讨论、论述的内容能否为大众理解,并反过来促进理性沟通的进行  65
    6.1.5 关于新闻时政杂志讨论、论述的内容能否达成共识,并发挥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65
  6.2 对本研究自身的批判  65-66
  6.3 建议  66-67
第7章 研究的不足  67-68
参考文献  68-71
致谢  71-73

相似论文

  1.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2. 试论初中文言文教学生活化,G633.3
  3. 基于微博构建的公共领域研究,G206
  4. 知识共享和著作权制度的未来模式,D923.41
  5. 中美环境新闻框架比较研究,G212
  6. 上海世博会期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分析,G206
  7. 新媒体环境下品牌消费行为探析,G206-F
  8. 中外主流媒体上海世博会报道框架比较研究,G206
  9. 品牌网站的品牌时效性传播研究,F273.2
  10. 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公关策略对比,F719.3
  11.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12. 网络条件下青年群体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构建与维护,C913.5
  13. 中国青年网民对微博的使用态度研究,G206
  14. 央视春晚中的农民形象再现研究,G222
  15. 网络互动与公共领域的重构,G206
  16. 哈贝马斯及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研究,B516
  17. “网络问政”:协商民主理论视域下的中国网络政治景象,D621
  18. 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意识的建构研究,G206
  19. 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新政策研究,G759.611
  20. “群己权界”视角下的网民行为规范及保护,G20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出版事业 > 各类型出版物编辑出版 > 期刊编辑出版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