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的成因及其中日跨文化比较

作 者: 张子璇
导 师: 董存梅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精神压力 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 中日跨文化比较
分类号: G4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我国正处于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和知识信息化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势在必行。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更多的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对高校教师角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期望。超负荷工作、管理制度及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等等,为高校教师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适度的精神压力对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当精神压力超出了个人所能承受的阈限时,就容易导致倦怠感的产生,进而危害到教师身心健康,造成职业倦怠,最终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等。在收集大量资料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及对比法,对中日高校教师精神压力成因进行比较,发现中日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都是过度的精神压力。日本高校教师的精神压力较多来源于“时间压力”,而中国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的来源较为复杂,涉及工作负荷、社会经济地位、高校制度建设等多方面的因素。当精神压力的存在不可避免时,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教师精神压力及倦怠感的缓解对策,这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的研究主旨所在。本文围绕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就减轻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1、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2、加强健全的高校制度体系建设:改进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导向、激励、改进等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3、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构建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和家庭都担负起其应当承担的教学职责,支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减轻教师压力。4、加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当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当中去,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加强高校教师心理辅导,帮助那些有问题的教师走出不良情绪的困扰,保持健康心理。5、调整主观认知,提高抗压能力。由于认知差异的存在,同样的遭遇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体验。要学会勇敢面对压力,适度休息,调节身心,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0
1 前言  10-12
  1.1 研究背景  10-11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2
2 职业倦怠与教师职业倦怠  12-15
  2.1 职业倦怠涵义的界定  12-13
  2.2 教师职业倦怠  13-15
3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15-21
  3.1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  15-16
    3.1.1 职业倦怠的临床观点  15
    3.1.2 职业倦怠的社会心理学观点  15
    3.1.3 职业倦怠的组织理论观点  15-16
    3.1.4 倦怠研究的社会与历史观点  16
  3.2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发展过程  16-17
    3.2.1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初期  16-17
    3.2.2 国外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中期  17
    3.2.3 职业倦怠研究的最新趋势  17
  3.3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根源问题的观点  17-21
    3.3.1 Leithwood 的研究观点  18
    3.3.2 Byrne 的研究观点  18-19
    3.3.3 Jack Dunham 的研究观点  19-21
4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  21-26
  4.1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研究  21-22
  4.2 国内关于教师精神压力源的研究  22-23
  4.3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同精神压力关系的研究  23-24
  4.4 国内关于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本土化  24-26
5 高校教师精神压力、职业倦怠与教师身心健康  26-27
6 日本高校教师精神压力及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27-33
  6.1 日本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动向  28-29
    6.1.1 日本职业倦怠研究潮流  28
    6.1.2 日本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28-29
    6.1.3 日本教师精神压力研究和精神健康研究  29
  6.2 日本高校教师精神压力成因及应对  29-33
    6.2.1 日本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的成因  29-30
    6.2.2 日本缓解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的举措  30-33
7 我国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33-39
  7.1 我国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的成因  33-35
  7.2 缓解我国高校教师精神压力的应对措施  35-39
8 高校教师精神压力成因及应对的研究意义  39-40
9 总结  40-41
  9.1 主要结论  40
  9.2 研究局限性  40
  9.3 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40-41
参考文献  41-45
致谢  45

相似论文

  1.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2. 广东省高级技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G715.1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5.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6. 华校校长领导风格、职业倦怠、文化焦虑现状以及关系的研究,G471.2
  7.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8. 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G645.1
  9. 高校教师工作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G645.1
  10.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11.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的探索,G444
  12.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669
  13. 山东XH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研究,G647
  14.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41
  15.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16. 合肥地区高校教师对现行绩效评价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G647.2
  17. 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R-4
  18.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B844.2
  19. 提高职业学校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问题研究,G444
  20.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47.2
  21. 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初步修订,B84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心理学 > 教师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