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农业旅游及其开发规划理论的初步探讨

作 者: 项载昌
导 师: 潘玉君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生态农业旅游 生态旅游 景区规划 山区生态农业旅游区 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园
分类号: F5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441次
引 用: 1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生态旅游理论、旅游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农业基础知识为指导,通过分析国内外农业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农业旅游发展应该走生态农业旅游道路。并阐明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分析其内涵和特征。 生态农业旅游(eco-agricultural tourism)是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生态学,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生态知识,农业知识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活动。从此概念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旅游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到农村生态环境中进行旅游,二是旅游活动具有参与性,并贯穿了生态意识,三是促进农业、农业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在发达国家已是一(?)举足轻重的旅游产业部门,近年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迅速,已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区。而在1999年我国召开了首次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研讨会,标志着生态农业旅游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从近年来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实践经验看,生态农业旅游区定位规划是生态农业旅游区成功与否的关键。从景区规划角度看,可把生态农业旅游区分为山区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及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生态旅游园区大多设在农业基础好、特色明显、交通便利的城郊结合部,甚至在市区内建成农业主题公园。本文以深圳海上田园为例,介绍此类生态农业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强调其规划对于提高城郊农业人口增收,大都市建设生态城市,城乡协调一体化都具有重要意思。而对于山区生态农业旅游区,其生态系统较脆弱,以北京西部山区为例,强调以景观分析为中心,保护生态为前提,进行景区规划,合理开发经营。 文中最后一章介绍了几个有特点的生态农业旅游区:一个环保组织在一村子建成的生态农业教育扶贫基地,深圳市区内的农业主题公园,以及海南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建设情况。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9
第一章 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  9-13
  1.1 生态旅游的定义  9-10
  1.2 生态旅游的特点  10
  1.3 生态旅游区开发  10-11
  1.4 生态农业概述  11-13
    1.4.1 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系统  11
    1.4.2 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  11
    1.4.3 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  11
    1.4.4 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  11-12
    1.4.5 渔业立体养殖系统  12
    1.4.6 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  12-13
第二章 生态农业旅游概述  13-20
  2.1 生态农业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13-14
  2.2 生态农业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4-16
    2.2.1 生态农业旅游产生  14-15
    2.2.2 国外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情况  15
    2.2.3 我国的生态农业旅游  15-16
  2.3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条件  16-17
    2.3.1 生态农业是生态农业旅游物质基础  16-17
    2.3.2 乡村城市化是生态农业旅游重要基础  17
    2.3.3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宏观条件  17
  2.4 生态农业旅游特点  17-20
    2.4.1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生态保护为核心  17-18
    2.4.2 集自然景观和乡村文化于一体  18
    2.4.3 有季节变动性、地域差异性和可塑性  18
    2.4.4 内容具有广博性和专业性  18
    2.4.5 活动具娱乐性和参与  18-19
    2.4.6 文化内涵具有高品味性  19
    2.4.7 高效益、低风险的特点  19
    2.4.8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9
    2.4.9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性  19-20
第三章 生态农业旅游开发规划  20-36
  3.1 生态农业旅游区规划遵循的规划理论  20-21
    3.1.1 景区旅游吸引力理论与吸引力规划  20
    3.1.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生命力规划  20
    3.1.3 旅游地生态环境理论与承载力规划  20-21
  3.2 山区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创意与设计  21-29
    3.2.1 问题的提出  21-22
    3.2.2 山区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概念、功能与定位  22-24
    3.2.3 山区生态农业旅游园区总体景观规划  24-26
    3.2.4 山区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立地景观规划设计  26-29
  3.3 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公园的设计与建设  29-36
    3.3.1 问题的提出  29-30
    3.3.2 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公园的类型  30-32
    3.3.3 城郊生态农业旅游公园的景观愈象  32-36
第四章 生态农业旅游案例分析  36-56
  4.1 山区生态农业旅游教育基地——北京地球村  36-41
    4.1.1 生态保护——生态农业旅游的依托  36-37
    4.1.2 生态建设——绿色旅游的灵魂  37-39
    4.1.3 农村社区建设——生态农业旅游的基石  39-40
    4.1.4 保作伙伴机制——生态农业旅游的管理核心  40-41
  4.2 深圳海上田园——滨海生态农业园  41-45
    4.2.1 背景条件  41-42
    4.2.2 生态城市——沙井、福永生态农业科学城建设  42-43
    4.2.3 生态农业——桑基鱼塘示范农业区  43-44
    4.2.4 生态旅游——滨海田园风光旅游度假区(起步区)规划  44-45
  4.3 海南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  45-53
    4.3.1 海南农业旅游的开发的现实意义  45-46
    4.3.2 海南农业旅游的开发条件分析  46-49
    4.3.3 海南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49-51
    4.3.4 海南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51-53
  4.4 深圳青青世界——市区内的农业主题公园  53-56
    4.4.1 构思特色  54-55
    4.4.2 青青世界的规划  55-56
第五章 结束语  56-58
  5.1 结论  56
  5.2 主要创新  56
  5.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56-58
参考文献  58-61
附图  61-62

相似论文

  1.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研究,F592.7
  2. 汾河源头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F592.7;F205
  3. 建宁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592.7
  4. 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研究,TU986.5
  5. 厄瓜多尔旅游专发展研究,F597.76
  6. 生态视角下西安地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F592.7
  7. 张家界生态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对策研究,D922.68
  8. 我国生态旅游行政执法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F592
  9. 怒江州生态旅游的外部性研究,F205
  10. 云南生态旅游保障体系的构建,F592.7
  11. 贡山县重丁社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592.7
  12.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研究,F592.7
  13. 生态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205
  14. 生态旅游地—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管理研究,F592.7
  15. 湖南生态旅游发展研究,F592.7
  16. 西安城市生态敏感区旅游发展规划研究,F592.7
  17. 新平县戛洒镇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初探,F592.7
  18. 贵州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问题研究,F592.7
  19. 生态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绩效研究,F205;F224
  20. 山西省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X37
  21. 环境心理学在“城中村”改造中的应用,TU984.12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