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四川洪雅几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作 者: 梁剑
导 师: 张健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学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定位研究 土壤氮素 土壤磷素 土壤钾素 土壤孔隙度 土壤机械组成
分类号: S7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49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对四川洪雅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和农耕地土壤进行定位研究,分析各退耕还林模式和农耕地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 1.退耕还林的改土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土壤养分和pH值:在退耕还林初期,各模式土壤的全氮(除模式Ⅰ即光皮桦+牛鞭草的土壤上层)、硝态氮(除模式Ⅲ即牛鞭草土壤下层)、速效钾(除模式Ⅳ即杂交竹+牛鞭草的土壤下层和模式Ⅱ即苦竹+牛鞭草)和全钾(除模式Ⅳ即杂交竹+牛鞭草)含量逐年增加;土壤pH值、有效磷、全磷(除模式Ⅰ即光皮桦+牛鞭草和模式Ⅲ即牛鞭草)、缓效钾、水解性氮和铵态氮含量逐年下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相对稳定,在短期内没有很大的变化。在退耕还林初期各模式的土壤养分变化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 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在各模式中土壤容重从上向下呈逐层增加的趋势,说明表层土壤较疏松,这与林地表面枯枝落叶累积量及其分解速度有关。与农耕地相比,各模式上层土壤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都大于农耕地值。 (3) 土壤机械组成:与农耕地相比,各种模式中的上层(0~20cm)土层中砂粒含量明显低于农耕地砂粒含量,而细粒径中粘粒、物理性粘粒含量显著高于农耕地。 2.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中的氮、磷和钾素含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动态变化特点: (1) 土壤溶液中铵态氮含量在2年中从4月开始逐渐上升,最高值出现在6,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03年的12月份(模式Ⅰ即光皮桦+牛鞭草的最低值出现在03年8月);模式Ⅳ(杂交竹+牛鞭草)硝态氮含量在4月达到最高值,其它3种模式硝态氮含量在03年和04年6月达到最高值,最低值都出现在8月。 (2) 除模式Ⅱ(苦竹+牛鞭草)外,其它模式有效磷含量04年随时间在4月增加然后逐渐减少,最低值出现在了8月份。 (3)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两土层土壤溶液的水溶性钾从4月份开始呈现下降趋势,7月基本是水溶性钾含量最低时期,7月以后开始回升,除模式Ⅰ(光皮桦+牛鞭草)外其它模式9月出现了一个波峰,然后又缓慢的下降。

全文目录


前言  10-11
1 文献综述  11-17
  1.1 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11-13
    1.1.1 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11
    1.1.2 土壤化学性质研究  11-13
  1.2 土壤养分动态过程研究  13-14
    1.2.1 土壤养分空间动态过程  13-14
    1.2.2 土壤养分时间动态过程  14
    1.2.3 土壤养分化学动态过程  14
  1.3 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所起的作用  14-15
  1.4 土壤养分动态研究方法  15-17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7-24
  2.1 研究区概况  17-19
  2.2 样地分布  19-22
  2.3 主要的研究内容  22
  2.4 样地调查和样品采集  22
    2.4.1 植被恢复与生长情况调查  22
    2.4.2 样品采集  22
  2.5 样品处理分析  22-23
    2.5.1 土壤溶液速效养分动态分析测定  22-23
    2.5.2 年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3
  2.6 数据分析  23-24
3 结果与分析  24-48
  3.1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养分和pH值变化规律  24-31
    3.1.1 土壤速效养分  24-28
    3.1.2 土壤全量养分和有机质变化  28-30
    3.1.3 土壤pH值变化  30-31
  3.2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物理结构特征  31-32
    3.2.1 土壤机械组成状况  31
    3.2.2 土壤孔隙组成状况  31-32
  3.3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分析  32-33
  3.4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33-39
    3.4.1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  33-34
    3.4.2 评价指标系数标准化  34-36
    3.4.3 土壤肥力指标主成分分析  36-37
    3.4.4 求各肥力指标标准化后的相关矩阵  37-38
    3.4.5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主成分得分及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的计算  38-39
  3.5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氮素动态变化  39-42
    3.5.1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铵态氮的动态变化  39-40
    3.5.2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硝态氮的动态变化  40-41
    3.5.3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总有效氮的动态变化  41-42
  3.6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有效磷的动态变化  42-43
  3.7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水溶性钾的动态变化  43-44
  3.8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氮、磷、钾和pH值相关分析  44
  3.9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土壤溶液养分质量评价  44-48
    3.9.1 评价指标系数标准化  44-45
    3.9.2 土壤溶液养分指标主成分分析  45-46
    3.9.3 求各土壤溶液养分指标标准化后的相关矩阵  46
    3.9.4 四种退耕还林模式主成分得分及土壤溶液养分综合指标值的计算  46-48
4 讨论  48-52
  4.1 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  48-49
    4.1.1 降雨  48
    4.1.2 农业活动  48
    4.1.3 植被状况  48-49
  4.2 各植被恢复模式的比较  49-50
  4.3 林(竹)草间作的相互影响  50
  4.4 养分管理措施拟定  50-52
参考文献  52-57
致谢  57-58

相似论文

  1. 蔬菜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及淋失风险研究,S63
  2. 基于农户调查的退耕还林(草)意愿分析,F224
  3. 退耕还林跟踪研究,F326.2
  4. 黄河口湿地土壤氮素的季节动态变化及转化过程研究,X144
  5.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F326.2
  6. 四川天全退耕还林工程遥感监测及评价,S771.8
  7.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F326.2
  8.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内陆河灌区冬小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S512.11
  9. 财富蓝海巴菲特俱乐部的定位研究,F832.3
  10. 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S721
  11. 湖南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碳吸存及分布,S718.5
  12. 承德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F326.27
  13. 我国退耕还林法律制度研究,F326.2
  14. 黄土高原退耕地土壤水分养分与碳密度的研究,S714.2
  15. 微生物解磷菌肥对大棚土壤磷元素活化及茄子生长的影响,S641.1
  16. 泉州市土壤磷素分布及磷流失风险分析,S153.6
  17. 天津市小淀区域建设发展策划研究,F127
  18. 基于SOPT-5影像的退耕还林林地面积监测方法研究,S771.8
  19. 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F301
  20. 控释尿素对土壤氨挥发、氮素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S512.1
  21. 秭归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F32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土壤学 > 森林土壤改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