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建构

作 者: 卢杨
导 师: 刘德富;黄首晶
学 校: 三峡大学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大学 教育生态学 育人生态系统 系统优化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当利用导致了生态失衡,已经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第五大文明——“生态文明”的呼声便从此走进人们的生活。作为隶属于社会生态环境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观环境——大学育人系统在其发展的社会出现生态危机的影响下,也出现了种种失衡状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2)重制度建设,轻文化建设;3)重知识的灌输,轻自我教育的养成。本研究遵循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规律,应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来研究大学育人生态系统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正确剖析育人生态系统结构,科学地阐述了此系统内各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找出影响系统失衡的因素,协调系统内部的各种不平衡关系,从而正确分析其生态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得知有关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研究比较少,但与该概念有相似之处或研究目的相近的有素质教育、校园文化等,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大学校园文化的有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等,本研究还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对研究的方法、基本思路和创新点分别作了介绍。其次,在对当前社会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中哪些比较重要,结合现实中的育人系统,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需应用生态系统和谐原理来构建一种新型的育人系统——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来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第三,应用生态系统和谐原理来分析目前大学育人系统现状,并遵循和谐原理中生态系统应在结构、功能、物质流和信息流在输入输出上保持平衡这三方面的要求对大学育人生态系统进行理论建构。在结构的理论建构上,运用了生态学建模分析的方法将大学育人生态系统分为主体(人)要素和客体(物质、制度、校园文化)要素,并提出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对该系统进行类型定位;在功能的理论建构上,通过对该系统各个要素和三大育人过程的涵义和功能的阐释,揭示了大学育人生态系统运行的机制。第四,对系统进行实践优化。主要是为处理一些大学育人系统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作,因为一个系统不可能在运行的过程中永久保持平衡状态,需要人为地对它进行维护,这也就是本研究中讲到的大学育人系统实践优化的目的、动力机制和应遵循的原理;之前在第二章中通过问卷调查结果了解到当代大学育人系统中对大学生素质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并且分析了这些因素在育人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章最后一节针对性地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上这些也都只是做的定性方面的研究,各种物质、信息、能量流在该系统输入输出的过程中还没有被量化,所以,在对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数据作为依据,这是本研究的一大难点。从宏观上分析,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建构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分析,通过对大学育人生态系统进行理论建构,大大丰富了大学育人生态系统中各种相关概念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实践优化措施,对解决当代高校育人生态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第一章 绪论  9-2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9-10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  10-18
  第三节 本文研究方案  18-20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20-38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背景分析  20-27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27-38
第三章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理论建构  38-63
  第一节 当代大学育人系统现状分析  38-44
  第二节 生态系统和谐原理与大学育人系统生态问题分析  44-46
  第三节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46-47
  第四节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类型定位  47-48
  第五节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育人功能分析  48-57
  第六节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育人过程及其功能分析  57-60
  第七节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模型图解  60-63
第四章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实践优化  63-80
  第一节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实践优化的目的  63-65
  第二节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实践优化的动力机制  65
  第三节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实践优化应遵循的原理  65-73
  第四节 当代大学育人系统实践优化的方法  73-80
第五章 结论  80-82
  第一节 主要结论  80-81
  第二节 展望  81-82
参考文献  82-88
后记  88-89
附录1:大学育人系统调查问卷及调查有效性分析  89-97
附录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  97

相似论文

  1.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2.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3.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4. 面向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节能体系研究,G647
  5. 朱熹《大学》思想研究,B244.7
  6. 大学生疏离感现狀调查及与家庭功能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B844.2
  7.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大学体育方向的发展研究,G807.4
  8.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研究,G647
  9. 台湾地区大学系所评鉴制度研究,G647
  10. 我国大学文科教育本质和功能的反思,G649.2
  11. 长沙现代大学区位变化研究,G649.2
  12. 基于契约理论视角的大学与教师的关系,G645.1
  13.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G644
  14.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科团队管理与支持机制研究,G647
  15.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16.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17. 大学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237.6
  18. 大学新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B844.2
  19.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G647
  20.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研究,G647
  21. 西部地区工科类高校教育信息化规划研究,G64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