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问题的研究

作 者: 张红明
导 师: 柳礼泉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间性 转向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2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正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同时,作为当代哲学一个重要范畴的主体间性也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将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从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多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既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诸多疑难问题的客观要求,更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和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的迫切需要。论文通过深入分析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寻找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基础、动因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取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路径。为深入推进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和有效的实践指导。论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问题贯穿论文始终,包括绪论和正文两部分。正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界定了主体、客体、主体性、主体间性的涵义,并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特征分别进行了概括。第二部分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两个方面。第三部分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动因,从内在原因到外部动因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取向,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工具化到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单一性到多样化;思政课教学形态从灌输性到对话性;第五部分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路径,包括确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等四个方面。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8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3
    1.1.1 研究背景  11-12
    1.1.2 研究意义  12-13
  1.2 研究综述  13-16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3-14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4-16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6-18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7
    1.3.2 研究的创新之处  17-18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相关问题概述  18-25
  2.1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解读  18-21
    2.1.1 主体、客体与主体性、主体间性  18-20
    2.1.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20-21
  2.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简要回顾  21-25
    2.2.1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21-23
    2.2.2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绩及其局限性  23-25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基础  25-32
  3.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论基础  25-29
    3.1.1 马克思交往理论为转向奠定了理论基石  25-26
    3.1.2 科学发展观为转向提供了理论指导  26-28
    3.1.3 教育及德育理论的创新为转向提供了理论借鉴  28-29
  3.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实践基础  29-32
    3.2.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日趋完善  29-30
    3.2.2 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30-32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动因  32-39
  4.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内在原因  32-34
    4.1.1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容和方法上存在错位现象  32-33
    4.1.2 受教育者个人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  33-34
  4.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外部动因  34-39
    4.2.1 经济全球化及多元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34-35
    4.2.2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35-37
    4.2.3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压力  37-39
第5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取向  39-48
  5.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工具化到人本化  39-43
    5.1.1 工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39-40
    5.1.2 人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40-41
    5.1.3 工具化思想政治教育向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转换  41-43
  5.2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单一性到多样化  43-45
    5.2.1 主客体间性下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43-44
    5.2.2 主体间性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44-45
  5.3 思政课教学形态:从灌输性到对话性  45-48
    5.3.1 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向灌输式教学的弊端  45-46
    5.3.2 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向发展人的平等对话  46-48
第6章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路径  48-64
  6.1 确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48-52
    6.1.1 以人为本的理念  48-49
    6.1.2 和谐的理念  49-51
    6.1.3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1-52
  6.2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52-54
    6.2.1 坚持导向性原则,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52-53
    6.2.2 坚持整体性原则,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53-54
    6.2.3 坚持发展性原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  54
  6.3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54-60
    6.3.1 红色影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  54-56
    6.3.2 音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  56-58
    6.3.3 感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58-60
  6.4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  60-64
    6.4.1 理论素养与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  60-61
    6.4.2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话语权  61-62
    6.4.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信息素质  62-64
结论  64-66
参考文献  66-69
致谢  69-70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0-71

相似论文

  1. 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U463.4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5.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6.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8.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9.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10.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11. 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研究,N02
  12. 拖拉机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机构及液压系统设计,S219.02
  13.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14. 税务系统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F812.42
  15.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6.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7.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8.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G641
  19.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20.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21.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