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政治社会中的现代价值

作 者: 安茂明
导 师: 程颖
学 校: 长春工业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青年学生 政治社会化 现代价值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文化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导致中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融合、激烈碰撞,使得我国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思想文化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外来思想文化中的腐朽思想对我国广大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当前这种情形,将不可避免地使正处在人生社会化发展关键时期的当代广大青年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社会化的顺利发展和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又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将一如既往地是我国的主流思想文化的依托,所以今天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和远大理想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大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重要,因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现代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明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生存、生产、生活的方式及其内容本身,中华传统文化,是在我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延续中形成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相关部门(以高校为主)对青年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政治塑造和青年学生在自身成长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政治修养并不断进行内化与外化相互转变的辨证统一发展过程。因而,对于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个体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各种政治倾向所经历的那些发展过程;从社会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引导和灌输的过程,即统治阶级维护、改变以及创造其政治文化的过程。其次,本文着重阐明了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中存在的价值蕴含;中华传统文化既是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根基与土壤,又是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源泉。再次,本文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大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现代价值表现,即政治上的教化价值、塑造政治人格的价值、思想上的防腐拒变的价值和对完善政治社会化方式的借鉴价值。最后,阐述了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功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广大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的理念,达成期望的共识,实现既定的目标。为此,高校的政治社会化机构要做到:在政治社会化原则上,坚持“三个统一”即坚持目的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坚持适宜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坚持可持续性与创新发展的统一;在政治社会化导向上,突出“三个激发”即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政治社会化内容上,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政治社会化方式上,把握“三个结合”即弘扬与培育结合重在培育,灌输与引导结合重在引导,借鉴与创新结合重在创新;这必将更好地促进与完善我国广大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7
绪论  7-12
  (一) 论文选题的来源  7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8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2
一、传统文化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12-15
  (一) 传统文化的内涵  12-13
  (二) 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13-15
二、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现代价值蕴涵  15-18
  (一) 传统文化是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根基  15-16
  (二) 传统文化是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理论资源  16-18
三、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现代价值表现  18-24
  (一) 政治教化价值  18-21
  (二) 塑造政治人格价值  21-22
  (三) 思想上的防腐拒变价值  22-23
  (四) 对完善政治社会化方式有借鉴价值  23-24
四、发挥传统文化功能促进与完善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模式  24-33
  (一) 在政治社会化原则上,坚持"三个统一"  24-26
  (二) 在政治社会化导向上,突出"三个激发"  26-28
  (三) 在政治社会化内容上,做到"三个强化"  28-31
  (四) 在政治社会化方式上,把握"三个结合"  31-33
结论  33-34
致谢  34-35
参考文献  35-3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6-37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3.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4. 村民自治视野下的山西农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422.6
  5. 庄子哲学的心理调节功能,B223.5
  6. 杨家埠木板年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4
  7. 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8. 论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本土情结,J213
  9. 文革后中国油画形式语言的创新研究,J213
  10. 多元汇流,J524
  11. 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立法初探,G122
  12. 论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作用,G206.3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中的重构再现,J213
  14.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研究,D61
  15.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G120
  16.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热研究,G122
  17.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运用,J304
  18. 井冈山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路径研究,D61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D231
  20. 论网络游戏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G122
  21.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开发设计研究,G12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