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 者: 刘智强
导 师: 谭吉华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非公经济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 环境 载体 方法
分类号: D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6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非公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加强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是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持续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同非公经济组织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和扩大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身需要,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改变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落后现状的需要。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新领域,既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鲜明个性。论文从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环境出发,着重探讨了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方法。 引言主要讲述了论文的选题过程,阐述了非公经济组织、私营企业、新经济组织、民营企业等基本概念,论述了课题研究的意义,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的框架。 第一部分论述了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具体阐述了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特点、体系和优化途径。 第二部分论述了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具体阐述了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特征和布局。 第三部分论述了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具体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基本涵义、特征以及几种常用的方法:实践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心理咨询法和网络教育法。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引言  7-18
1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8-31
  1.1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18-19
  1.2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19-20
  1.3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体系  20-26
  1.4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26-31
2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31-44
  2.1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  31-32
  2.2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  32-34
  2.3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布局  34-44
3 非公经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44-62
  3.1 实践教育法  47-51
  3.2 典型教育法  51-53
  3.3 心理咨询法  53-55
  3.4 网络教育法  55-62
结语  62-63
参考文献  63-64
附录  64-65
后记  65-66

相似论文

  1. 自变量分段连续型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收敛性及稳定性,O211.63
  2. 谐波齿轮传动柔轮应力及轮齿磨损分析,TH132.43
  3. 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4. 半球谐振陀螺误差分析与测试方法设计,V241.5
  5.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V448.22
  6. 无尾飞翼式飞行器主动控制的参数化方法,V249.1
  7. 半透明材料辐射与相变耦合换热研究,V259
  8. 多导弹协同作战突防效能评估及组合优化算法研究,TJ760.1
  9. 中国城市地铁站声环境设计策略研究,U231.4
  10.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11.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12.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13. 基于DSP的任意次谐波发生器的设计,TM935
  14.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15.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16.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17. 多重ANN/HMM混合模型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TN912.34
  18.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19. 仿真系统模型验证方法和工具研究,TP391.9
  20. 超声速巡航导弹姿态控制系统增益调度设计的参数化方法,TJ765.23
  21.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