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在追溯中前行

作 者: 姜锐
导 师: 阎桂生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女性写作 母系史 母亲形象 母女关系 双重书写
分类号: I20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女性文学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轫以来,历经被遮蔽、被分化、被湮没的命运,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达到空前的繁荣,一些女作家不再满足于追问“女人是什么”和“我是谁”,她们开始追问“我从哪里来”,试图用文学的形式书写出关于母亲的历史,于是出现了“母系史”的创作。本文首先回顾了“母亲”形象在现当代女性文学史上一路演变最后在九十年代被彻底颠覆的过程,从几个典型的文本出发来概括母亲谱系的面貌,并以男作家想象的“女性史”为参照,强调这一创作的女性立场。然后通过文本所建构的“母性之家”中母女关系的变化,梳理出一条女性从“长女”到“幼女”再回归到“母性”的成长脉络,分析女性在各个阶段的生存体验和价值取向,在女性成长过程中,弱化但又不可或缺的男性形象说明女性乌托邦并不存在,作家仍在探索双性和谐之路。最后从这一创作对女性文学传统的延续和对当下女性写作的拓展来看它对女性写作视点的提升。“母系史”的创作不但填补了女性历史在文学上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从女性立场出发去关注历史、民族、政治、人性,对今后女性写作向更深更广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全文目录


引言  6-8
一、母亲谱系的梳理  8-17
  (一) 母亲角色的演变与颠覆  8-11
  (二) 女性历史的挖掘与想象  11-15
  (三) 男性视阈下的“地母神话”  15-17
二、“母性之家”的建构  17-26
  (一) “父亲”形象的弱化与缺席  17-20
  (二) 母女关系的嬗变  20-26
三、女性视点的提升  26-31
  (一) 重续“双重书写”  26-29
  (二) 冲破“个人化写作”  29-31
结语  31-32
注释  32-34
参考书目  34-36
中文摘要  36-39
英文摘要  39-42
后记  42-43
导师及作者简介  43

相似论文

  1. 从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安·苏·拜厄特《占有》和《花园里的处女》中的叙事技巧,I561
  2. 无处立足,I206.7
  3. 辛酸的母女故事,I712
  4. 娜拉的挣扎与回归,I207.42
  5. 论池莉小说的母性形象,I207.42
  6. 传统戏曲文化对样板戏人物塑造的影响,I207.3
  7. 迷失与探索,I712
  8. 论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I206.7
  9. 凤凰之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梅·萨藤,I207.42
  10. 从妇女主义角度探讨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中妇女和民族文化的生存,I712.074
  11. 《接骨师之女》的多元文化主义解析,I712.074
  12. 无处立足——论盛可以的女性写作,I207.42
  13. 中国元素与文化身份认同方式的关系,I106
  14. 共生·分离·认同,I712.074
  15. 社会空间视域中的网络文学女性写作,I206.7
  16. 从遮蔽到敞开,I207.42
  17. 《哥儿》的实证性研究,I313
  18. 从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跨文化交际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I712.074
  19. 解读《钟形罩》中埃斯特写作的焦虑,I712
  20. 80后女作家群体研究,I207.42
  21. 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玛莎·诺曼的《出狱》和《晚安,妈妈》,I712.07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现代文学(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