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中国式“不结盟”

作 者: 梁明伟
导 师: 吴勇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国际格局 国家利益 独立自主 结盟 不结盟
分类号: D8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从无盟可结到被动结盟再到主动结盟最后到主动不结盟的转变。本文首先回溯了这一历史过程,然后以结盟理论为视角对中国的历次结盟进行了利弊分析,接着对中国式“不结盟”的确立与坚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最后探讨了中国继续实行不结盟战略的基本理据和发展前景。中国外交之所以在结盟与不结盟之间不断的摇摆不定,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国际格局的变动,第二是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第三是国家领导人观念的转变。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是否应当继续实行不结盟战略发生了争论。本文认为:中国在21世纪初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战略仍然是理性选择。这主要是基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考虑。导致中国继续坚持“不结盟”的历史因素主要有:崇尚和平的传统文化,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顾虑,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推动,国家主权意识的内化等。继续施行“不结盟”外交战略的现实依据主要有: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国家实力相对强大、但仍是发展中国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未变,结盟政治的影响在核时代开始降低等。本文认为,21世纪初中国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坚持“不结盟”外交战略:继续调整大国关系,实行结伴而不结盟;立足亚太,加强亚洲认同,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争做负责任的大国;推行新型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力争实现和平崛起。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导论  10-22
  0.1 选题背景  10
  0.2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10-11
  0.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5
    0.3.1 西方对“结盟”的定义  12-13
    0.3.2 国内对“结盟”的解释  13-14
    0.3.3 本文对“结盟”和“不结盟”的界定  14-15
  0.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21
    0.4.1 国外研究现状  15-17
    0.4.2 国内研究现状  17-20
    0.4.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20-21
  0.5 研究方法  21-22
第1章 中国式“不结盟”外交的历史背景  22-44
  1.1 从无盟可结到被动结盟  23-28
    1.1.1 无盟可结  23-24
    1.1.2 被迫与沙俄结盟  24-26
    1.1.3 被迫与日本结盟  26-28
  1.2 从被动结盟到主动结盟  28-33
    1.2.1 抗战时期动荡的中苏同盟  28-31
    1.2.2 二战中不平衡的中美同盟  31-33
  1.3 从再次与苏结盟到中美“准结盟”  33-39
    1.3.1 建国初的中苏同盟  33-36
    1.3.2 中美“准结盟”  36-39
  1.4 对结盟的反思  39-42
  1.5 本章小结  42-44
第2章 中国式“不结盟”外交的确立与坚持  44-64
  2.1 “不结盟”外交的思想渊源  44-47
  2.2 “不结盟”外交确立的原因  47-49
  2.3 “不结盟”外交的特性  49-51
  2.4 “不结盟”外交的内涵  51-56
    2.4.1 奉行独立自主,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51-52
    2.4.2 国家利益至上,发展全方位外交  52-53
    2.4.3 反对霸权主义,永不称霸,永不当头  53-55
    2.4.4 站在第三世界一边,积极“有所作为”  55-56
  2.5 “不结盟”思想指导下的外交实践  56-62
    2.5.1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反对外来干涉  56-58
    2.5.2 实施全方位外交,建立伙伴关系  58-59
    2.5.3 调整大国关系,结伴而不结盟  59-60
    2.5.4 继续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60-61
    2.5.5 提出新型安全观,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61-62
  2.6 “不结盟”外交战略的作用  62-63
  2.7 本章小结  63-64
第3章 中国式“不结盟”外交的前景  64-80
  3.1 关于“不结盟”的争论  64-67
  3.2 继续坚持中国式“不结盟”外交的理据  67-73
    3.2.1 历史因素  67-70
    3.2.2 现实依据  70-73
  3.3 继续坚持“不结盟”外交的主要构想  73-78
    3.3.1 继续调整大国关系,实行结伴而不结盟  73-75
    3.3.2 立足亚太面向世界,加强亚洲地区认同  75-76
    3.3.3 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争做负责任的大国  76-77
    3.3.4 推行新型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77-78
    3.3.5 倡导构建和谐世界,力争实现和平崛起  78
  3.4 本章小结  78-80
结论  80-81
参考文献  81-8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84-85
致谢  85-87
作者简介  87

相似论文

  1. 国家利益至上的行为选择研究,D871.2
  2. 论我国民法上恶意串通之规定,D923
  3. 金大中政府的对朝鲜政策研究,D831.26
  4. “金砖国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820
  5. 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F832.6
  6. 凸多选择对策的几种解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应用,O225
  7. 现实主义权力政治观评析,D80
  8. 反人道罪构成要件演变的历史原因,D997.9
  9. 无效合同认定之研究,D923.6
  10. 后冷战时期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D871.2
  11. 冷战后古巴对外政策研究,D875.1
  12. 新闻规律名义下的国家利益表达,G212
  13. 欧盟反倾销法公共利益条款研究,D996.1
  14. 日本国民性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822.3
  15. 浅析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及其理论基础,F752.7
  16. 剖析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战略,D871.2
  17. 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研究,D092
  18.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研究,A849.1
  19. 李大钊人格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20. 从推广普世价值到实现美国利益,H31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