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作 者: 张惠
导 师: 刘虹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科举 高考 改革 创新
分类号: G632.4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8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举制度是一种以考试为核心的选士制度,起始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衰亡于明清,历经六个朝代,绵延了一千三百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乃至今日的教育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科举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宗旨,打破了以往的门阀、血缘观念,传达了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公平公正理念,即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可以通过考试进入统治阶级内部,即使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也不例外,为历代统治阶级选拔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人才选拔制度。不少西方学者认为科举考试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西方和世界的最大贡献之一。在一定意义上,科举制度可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任何一种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它必然出现不能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因此,在废除科举百年之际,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纵观科举制度的兴衰历史,探究其存废的动因,既要看到这一考试制度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也不应忽视其负面影响,科学客观予以评价,还其本来面目。本文力图纵观科举制度的兴衰历史,从中发现科举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总结科举制度灭亡的原因,客观地评价科举制度,纠正对它的片面印象,努力做到对其积极方面予以继承与参考,对其消极方面进行批判和防范,认真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深刻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尤其应该通过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真正体现科举制的历史价值,为当今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科举是中国古代人文活动的首要内容,高考是当今中国长盛不衰的话题。从考试形式和其作用影响来看,在一定意义上说,科举有如古代的高考,高考有如现代的科举,中国科举史为现代高考改革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鉴古可以知今,研究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制度,可以为当今的各类考试改革,尤其是为高考改革提供借鉴。为了具体阐述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这个命题,本课题采用了三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本课题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提出了科举考试这一问题,并对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解释;第二部分,先对科举制度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而后对科举考试兴衰原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对科举制度存在的原因、科举制度的价值、科举制度的影响以及科举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是本篇论文的重点部分,分析了科举制度的兴衰给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重点分析了科举考试衰败的原因以及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第四部分结语,主要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科举制度的兴衰给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当今高考改革的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高考与科举的确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当今我国高考无论是从考试内容方面,还是考试的形式方面等,都是在借鉴与克服科举考试的优点和缺点中逐渐完善起来的;并且对我国现今高考制度改革有了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深切体会到:只要考试的科目、内容与方法、方式等能适应新形势不断加以改革,考试依然是深含着公平精神的有效选才方式。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从中探索考试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好地为当今考试改革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科举考试作为传统的考试形态,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其合理内核则为当今各类考试制度所借鉴,一直对中国的教育产生着影响。中国的高考和公务员制度,在形式上皆与科举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而且继承了科举考试竞争、择优录取的平等原则。分析科举的价值并总结其教训,给人们的启示是,高考的活力在于改革:高考作为一种教育机会的竞争制度,必须与时俱进,让改革、创新成为其惯例和特征;对高考改革进行远景式设计,让它成为教育改革的指挥棒;一定要弄清高考竞争的本质与现象,必须清楚当今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树立高考改革中的全局观,面对现状思考我国高考考试制度的方向。在高考科目上进行适当组合,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以多种途径提供给教育机构,拓宽人才选拔的渠道,尽快为考试立法,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5
  一、本文研究对象与任务  11
    (一) 研究对象与任务  11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11-12
    (一)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11-12
    (二)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12-13
  四、研究方法  13-15
    (一) 文献研究法  13-14
    (二) 历史研究法  14
    (三) 比较研究法  14-15
第二章 科举制度兴废原因及其价值分析  15-22
  一、回首科举制  15-17
    (一) 科举制的概述  15
    (二) 科举史的概要  15-17
  二、科举制存在的原因  17-18
    (一) 与贤能治国、精英统治的儒家理论相符合,但与当今高考选拔的目的不同  17
    (二) 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这与当今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一致  17-18
  三、科举制的价值  18-19
    (一) 官吏选拔贡献巨大  18
    (二) 开创公平考试原则  18
    (三) 选拔人才功不可没  18-19
    (四) 有利推动教育发展  19
  四、科举制的影响  19-20
    (一)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  19
    (二) 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  19
    (三) 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19-20
  五、科举制的弊端  20-22
    (一) 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致使考试呈现功利化倾向  20
    (二) 科举制选拔人才有欺骗性  20-21
    (三) 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考试内容腐朽陈旧  21
    (四) 考试方法僵化、教条  21-22
第三章 科举制的兴废给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22-35
  一、高考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25-27
    (一) 高考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如同科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棒  25-26
    (二) 高考作弊、舞弊现象时有发生,类似科举作弊、舞弊  26
    (三) 出现高考移民问题,如同科举史上南北地域之争  26-27
  二、面对现状思考高考方向  27-29
    (一) 从历史的角度衡量高考不能废  27
    (二) 面对实际情况高考不能废,如同历史上科举不能废  27-29
  三、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  29
  四、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的举措  29-35
    (一) 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要吸取科举考试内容陈旧单一的教训  29-30
    (二) 高考考试方法的变革,避免重蹈科举考试的覆辙  30
    (三) 高考命题方式的改革,扬弃科举考试的做法  30-31
    (四) 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避免“一考定终身”  31-33
    (五) 高考组织形式的改革,逐步取消中学排名与升学率挂钩的现象  33
    (六) 吸取国外高考改革经验  33
    (七) 为考试立法,吸取科举考试作弊、舞弊教训  33-35
结语  35-36
注释  36-37
参考文献  37-41
后记  41-42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3. 破解城乡结合部地区二元管理体制难题,D630
  4.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5. 高考数学试题的课本渊源研究,G633.6
  6.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7. 高考数学压轴题背景溯源分析及其备考教学研究,G633.6
  8. 高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命题研究,G633.6
  9.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10. 课改区高考语文试题地域特色研究,G633.3
  11.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2.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13.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14.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5.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16. 创新型化工企业的持续创新重大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研究,F426.7
  17. 论当代服装古典风格复兴与设计应用研究,TS941.2
  18. 手工钩针编织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TS941.2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20. 民间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研究,D632.9
  21. 学问之道:大学创新文化的形成研究,G64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 学绩管理与考试 > 考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