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事诉讼中证据失权制度完善研究

作 者: 章薇
导 师: 李峰
学 校: 浙江工业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据失权 举证期限 失权后果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是通过“举证责任的强调——公开审判和庭审的重视——庭前程序的再认识”这样的逻辑发展关系为主线展开的,举证责任改革是改革的起点和关键,而证据失权制度设计的优劣对举证责任制度功能的的良好发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证据失权制度会使证据固定在诉讼中较早的阶段,并且当事人逾期提供的证据将被排除在法院证据调查的范围之外。当有关联的证据因超过举证时限提出而失权时,当事人证明自己主张事实的困难增加,法官认定案件事实更为艰难,出现事实真伪不明的可能性必定会增加,法官将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举证责任作出判决,这一结果必然会对实体正义造成损害。因此,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对减缓失权效果对实体正义的影响,促进诸种诉讼价值的均衡,进而顺利推进我国的民事审判程序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2002年4月1日颁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构建的现行证据失权制度承载着克服“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理念下诸种弊端,维护程序正义,提高诉讼效益,完善审前程序和推动审判方式改革的美好愿望,然而,司法实务中的证据失权制度却屡遭抵制,举步维艰。采用比较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考察证据失权制度设计和司法现状产生落差的原因,探索我国民事证据失权体系完善之路,即为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全文包括引言,六大部分和结语,约五万字。前言部分主要说明了选题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一部分从探讨证据失权的概念入手,介绍了证据失权的基本内容,历史沿革和建立该制度的法律意义;第二部分针对证据失权理论的价值进行多角度的论证与评析,除了一般考察举证期限和失权效果对程序正义的影响,对诉讼效益价值体现,对程序安定性价值的反映外,还特别探讨了证据失权制度的救济——新证据与上述诸种价值的关系;第三部分在梳理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立法沿革和现行规定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之间落差的原因,创造性地从法律文化角度分析了“证据失权难失”现象的根源;第四部分对两大法系证据失权方面的规定进行了纵向介绍,横向对比及归纳总结,尤为重要的是在借鉴蓝本的问题上表明了态度并加以论证,力争使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完善朝着最富可行性的方向迈进;第五部分在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与我国本土化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平衡诉讼价值,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增强证据失权制度实效为取向,提出了加快立法改革,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构想。包括举证期限相关制度完善,失权后果构成要件考察和逾期举证救济制度完善。第六部分略论当事人失权之前应当做好的赋权保障工作。结语部分主要强调建立举证时限制度的重要意义,并指出除了构建一个完善的,运作机制良好的证据失权制度外,我们更应重视国民法律观念的更新和置换,这对证据失权制度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中发挥其功能价值,乃至对推进法治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3
引言  13-15
一、民事证据失权制度概述  15-21
  1.1 证据失权制度的含义  15-16
  1.2 证据失权制度的内容  16-18
    1.2.1 证据失权的期限  16
    1.2.2 证据失权的范围  16-17
    1.2.3 证据失权的法律后果  17-18
    1.2.4 证据失权的救济  18
  1.3 证据失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18-19
  1.4 证据失权制度的法律意义  19-21
二、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价值分析  21-28
  2.1 民事诉讼价值概说  21-22
  2.2 证据失权制度对程序正义价值的影响  22-24
    2.2.1 证据失权制度阻碍“完善的程序正义”的实现  22-23
    2.2.2 证据失权制度促进程序参与原则的实现  23
    2.2.3 证据失权制度有助于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实现  23-24
  2.3 证据失权制度对诉讼效益价值的体现  24-26
    2.3.1 证据失权制度有助于诉讼效益价值的实现  24-25
    2.3.2 诉讼效益价值与新证据制度之间的平衡  25-26
  2.4 证据失权制度对程序安定性价值的反映  26-28
    2.4.1 证据失权制度对维护程序安定性有重要作用  26-27
    2.4.2 程序安定价值和新证据制度的关系分析  27-28
三、我国证据失权的制度设计与司法实践之间落差的考察  28-35
  3.1 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28-31
    3.1.1 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发展  28-29
    3.1.2 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现状  29-31
  3.2 制度设计与司法实践之间落差的原因分析  31-35
    3.2.1 制度设计缺陷  31-33
      3.2.1.1 《证据规定》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并不能替代法律,易在司法实践中遭遇尴尬  31
      3.2.1.2 《证据规定》条款规定不明确或存在矛盾,降低制度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31-32
      3.2.1.3 失权后果认定欠缺正当性依据,影响证据失权制度的实效  32
      3.2.1.4 配套制度缺失影响证据失权制度的功能发挥  32-33
    3.2.2 “公道”观念影响  33-35
四、证据失权制度比较法研究  35-45
  4.1 大陆法系国家证据失权制度比较研究  35-41
    4.1.1 法国的证据失权制度  35-37
      4.1.1.1 法国证据失权制度的立法沿革  35-36
      4.1.1.2 法国证据失权制度的举证期限和法律后果  36-37
      4.1.1.3 法国证据失权制度的救济  37
    4.1.2 德国的证据失权制度  37-39
      4.1.2.1 德国证据失权制度的立法沿革  37-38
      4.1.2.2 德国证据失权制度的举证期限、法律后果及其构成要件  38
      4.1.2.3 德国证据失权制度的救济  38-39
    4.1.3 日本的证据失权制度  39-41
      4.1.3.1 日本证据失权制度的立法沿革  39-40
      4.1.3.2 日本证据失权制度的举证期限、法律后果及其构成要件  40
      4.1.3.3 日本证据失权制度的救济  40-41
  4.2 英美法系国家证据失权制度简介  41-43
    4.2.1 英、美证据失权制度的立法沿革  41-42
    4.2.2 美国证据失权制度的举证期限和法律后果  42
    4.2.3 美国证据失权制度的救济  42-43
  4.3 国外证据失权制度的对比分析  43-45
    4.3.1 对证据失权的临界点均有法律上的明文规定  44
    4.3.2 以逾期举证人丧失证据提出权为基本原则  44
    4.3.3 一般赋予当事人提出新证据的权利  44-45
五、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完善  45-56
  5.1 立法确立证据失权制度  45
  5.2 举证期限相关制度完善  45-51
    5.2.1 明确证据失权临界点  45-46
    5.2.2 科学设计举证期限的确定方式  46-47
    5.2.3 厘清“举证期限届满日”与“证据交换日”的关系  47-48
    5.2.4 明确可以重新确定举证期限的情形  48-49
    5.2.5 规范原告行使撤诉权补救失权后果的行为  49-50
    5.2.6 协调举证期限与变更诉讼请求和提起反诉期限的关系  50-51
  5.3 失权后果构成要件完善  51-52
    5.3.1 延滞诉讼  52
    5.3.2 因果关系  52
    5.3.3 可归责性  52
  5.4 逾期举证救济制度完善  52-56
    5.4.1 细化“重大过失”和“轻微过失”的区分标准  53-54
    5.4.2 当事人负疏明义务  54
    5.4.3 严格限制再审新证据  54-56
六、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运行环境完善  56-61
  6.1 完善举证指导制度  56-58
  6.2 增加证据收集手段  58-61
结语  61-62
参考文献  62-68
致谢  68-6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9

相似论文

  1.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925.2
  2. 论我国法院诉前委托调解机制的构建,D925.1
  3. 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D925.1
  4.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弊端及独立性研究,D925.2
  5. 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925.1
  6. 论民事诉讼和解制度,D925.1
  7. 民事诉讼指挥权初论,D925.1
  8. 论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查取证权,D925.13
  9. 论证据失权制度在实践中的软化需求与回应,D915.13
  10.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探讨,D925.1
  11. 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D925.1
  12. 民事诉讼证人强制出庭作证制度研究,D925.1
  13. 论民事诉讼中法院调查取证制度,D925.1
  14. 论环境民事诉讼的专门化,D925.1
  15. 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D925.1
  16. 强制反诉制度研究,D925.1
  17. 恶意民事诉讼问题研究,D925.1
  18. 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改革与完善,D925.1
  19. 论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D925.1
  20. 电子证据证明力认定的相关问题分析,D925.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