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释明权

作 者: 宋明志
导 师: 乔欣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释明权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法官职权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当事人真意 辩论主义 民事诉讼法 诉讼体系 黏合剂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1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值我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十年之际,有关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探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展开,传统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倍受批判,建立当事人主导的诉讼模式得到多数支持。但如何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致“矫枉过正”,有效平衡法官职权与当事人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关注。 本文正是选择了有着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黏合剂”之称的释明权制度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在转向当事人主义的过程中,构建相应的释明权制度,以建立切合我国诉讼环境的民事诉讼模式。 本文共分五部分,约三万五千字,对释明权制度的若干理论问题提出看法。 第一章探讨了释明权的概念、分类以及价值,从概念法学研究的基本点出发,对释明权的内涵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应从法官探知当事人真意的角度上认识释明权制度。 第二章探讨了释明权与民事诉讼中其他基本理论的关系,特别是与辩论主义的关系,在对辩论主义进行细致分类的基础上,寻找释明权在民事诉讼体系中的定位,与第一章相连构成对释明权制度的基本介绍。 第三章探讨了释明权的性质。性质论一直是释明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在介绍了大陆法系国家对释明权性质认识的变迁后,提出了释明权性质层次论的观点,即释明义务与释明权利的层次性问题,以区别于权利义务双重说。主张保留一部分事项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第四章探讨了释明权度的问题。从释明权范围与释明权方式两方面入手,在对何种事项进行释明与如何进行释明才是合法的问题上,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确定释明权范围的两条标准;以及在释明方式上法官观念转变的问题。由于度的问题是释明权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因此本部分也构成全文的核心。 第五章探讨了我国构建释明权制度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尽管仍不能穷尽释明权制度涉及的全部问题,但希望在被批判的过程中有利于我国释明制度的建立。 由于在释明权的认识上,诉讼环境、诉讼观念以及各国诉讼政策的影响巨大,在度的把握上并不像文字的表述一样轻松,又限于自身能力与篇幅,在这一问题的阐述上还有所欠缺,仅供批判。 通过对国外立法情况的研究,特别对日本民事诉讼制度在二战前后变化的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8
前言  8-9
第一章 释明权概述  9-18
  一、释明权的概念  9-12
    (一) 两大法系之立法例  9-11
    (二) 理论上对释明权的定义  11-12
  二、释明权的分类  12-13
  三、释明权的价值  13-18
    (一) 查明案件真实,保障实体公正  14-15
    (二) 保障当事人的实质平等  15
    (三) 防止突袭裁判  15-16
    (四) 提高诉讼效率  16
    (五) 促进法官素质提高  16-18
第二章 释明权与相关理论的比较研究  18-27
  一、释明权与辩论主义的关系  18-22
    (一) 辩论主义的概念  18
    (二) 释明权与狭义辩论主义的关系――基础性关系  18-20
    (三) 释明权与本来性辩论主义和机能性辩论主义的关系  20-21
    (四) 释明权与辩论主义关系否定说  21-22
  二、释明权与处分权主义的关系  22-23
    (一) 处分权主义的含义  22
    (二) 释明权与处分权主义的关系  22-23
  三、释明权与职权主义  23-25
    (一) 职权主义的概念和分类  23
    (二) 释明权与职权主义的关系  23-25
  四、释明权与诉讼指挥权的关系  25-27
    (一) 诉讼指挥权的概念及与释明权的关系  25
    (二) 释明权与一般的诉讼告知的关系  25-27
第三章 释明权性质论  27-33
  一、性质论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7
  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释明权性质的论说  27-30
    (一) 德国  28-29
    (二) 日本  29-30
  三、释明权性质研究  30-33
    (一) 总说  30
    (二) 作为义务的释明权  30-31
    (三) 作为权利的释明  31-33
第四章 释明权的度——范围及方式论  33-48
  一、总说  33
  二、释明权范围研究  33-45
    (一) 释明权范围研究的意义  33-34
    (二) 理论界对释明权范围界分的标准  34-36
    (三) 界分释明范围应考量的因素  36-38
    (四) 界分释明范围的准线  38-39
    (五) 释明范围各论  39-45
  三、释明的方式  45-48
    (一) 方式概论  45-46
    (二) 释明方式的个案分析  46-48
第五章 释明制度之本土化研究  48-51
  一、现有民事诉讼制度中的释明权  48-49
  二、改革建议  49-51
参考文献  51

相似论文

  1. 论修订后的民事再审程序之完善,D925.1
  2. 论阐明权制度的构建及运用,D925.1
  3.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共通原则,D925.1
  4.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l Awards: A Comparisoj between the Law and Practice in Pakistan and China,D997.4
  5. 论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D925.1
  6. 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研究,D925.1
  7. 论民事审判程序正义的实现,D925.1
  8. 民事诉讼公告送达研究,D925.1
  9. 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适用研究,D925.1
  10. 释明权制度研究,D925.1
  11. 我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的完善,D925.1
  12. 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法理分析,D925.1
  13. 缺席判决制度的缺陷分析与改革进路,D925.1
  14. 论离婚诉讼与法官职权的有机契合,D925.1;D926.2
  15. 法官职权调查证据研究,D925.1
  16. 家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研究,D925.1
  17. 自认制度之探析,D925.1
  18. 民事诉讼系属理论研究,D925.1
  19.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攻击防御行为,D925.1
  20.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再完善,D925.1
  21. 民事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落实研究,D92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