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

作 者: 刘展
导 师: 邱瑰华
学 校: 淮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现代安徽诗人 新诗 诗学
分类号: I20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摘要:处在中国现代这一历史转型时期的中国诗歌,一别晚清时期衰落的旧体诗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现代白话诗。1918年1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发表胡适的《鸽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等九首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批现代白话新诗。所以历来学者均以1918年的这九首为白话诗的开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安徽诗人及诗论家,其中有很多不但取得了一定成就,而且是中国现代诗歌发生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如:胡适、汪静之、朱湘、田间、陶行知等。在诗歌及诗集出版的数量上和在每一个时期的诗歌创作成就上,安徽诗人大都占据了主体地位。因此,对他们及其诗歌和诗歌理论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探究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与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掘安徽文化的发展成果。本文在客观地分析前人对现代安徽诗人、诗歌及其诗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安徽诗人如此之多成就之大这一现象产生的文化背景做分析的同时,对现代安徽诗人的诗歌创作、诗歌理论也进行了客观论述。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作为大背景,来观照现代安徽诗歌、诗人的发展。本文对安徽诗人的研究不作主次,而是在重点个别介绍的基础上力求较全面地展现安徽诗人的创作面貌和历史价值。以求较全面而真实的再现现代安徽诗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产生和发展所做的贡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2
第一章 现代安徽诗人生成的文化环境  12-25
  第一节 先行者的启蒙作用  12-16
    一、陈独秀的带动作用  12-14
    二、胡适的先驱作用  14-16
  第二节 旧诗词与新思想之间的矛盾  16-18
    一、旧体诗自身的不足  16-17
    二、新思想要求诗歌有新发展  17-18
  第三节 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  18-20
    一、西方诗歌的输入  18-19
    二、现代安徽诗人自觉向西方学习  19-20
  第四节 安徽地方文化的影响  20-25
    一、安徽出版业的发展  21-22
    二、安徽教育业的繁荣  22-23
    三、家学渊源和地域因素的影响  23-25
第二章 现代安徽诗人诗歌创作述论  25-52
  第一节 现代皖人诗歌创作论之一(1918——1928)  25-34
    一、中国现代诗坛新局面的开创者:胡适  27-28
    二、爱情诗的吟唱者:汪静之  28-30
    三、现代诗坛的奇葩:朱湘  30-32
    四、黄仲苏、苏雪林等新诗人的诗  32-34
  第二节 现代皖人诗歌创作论之二(1928——1938)  34-44
    一、激情豪壮的战斗诗人:蒋光慈、阿英  38-40
    二、清新严整的后期新月派诗人:方玮德、方令孺  40-43
    三、灵动自如的现代派诗人:金克木  43-44
  第三节 现代皖人诗歌创作论之三(1939——1949)  44-52
    一、民众化诗歌的大力践行者:田间、罗寄一  46-48
    二、方然、方冰、常任侠、钟鼎文等新诗人  48-49
    三、诗歌的新发展者:冯玉祥、陶行知  49-52
第三章 现代安徽诗人的诗歌理论述评  52-81
  第一节 现代安徽诗人诗歌理论的建构  52-60
    一、引介外国文艺思想,品评现代新诗作品  52-56
    二、对新诗理论形式的反驳和纠正  56-59
    三、诗歌生活化和平民化的主张  59-60
  第二节 现代安徽诗人对重要诗歌理论的建构  60-71
    一、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的探索  60-65
    二、对诗歌音节(用韵与节奏)的探索  65-68
    三、对诗歌意境的探索  68-69
    四、对诗歌现实主义的探索  69-71
  第三节 现代安徽诗人关于诗歌问题的几个看法  71-81
    一、现代安徽诗人对旧诗的态度  71-74
    二、现代安徽诗人对民间歌谣的态度  74-77
    三、现代安徽诗人对新诗语言问题的探讨  77-81
参考文献  81-84
附录:现代安徽诗人小传  84-8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9-90
致谢  90

相似论文

  1.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2. 张嵲及其诗歌研究,I207.22
  3. 顾起元及其诗文研究,I206.2
  4. 追求“艺术空间无限可能性”的双子星座,I207.42
  5. 黄任研究,I207.22
  6. 中国新诗视域中的现代歌诗,I207.25
  7. 赵蕃诗歌研究,I207.22
  8. “朦胧诗”现象再研究,I207.25
  9.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认知隐喻解读,I712.072
  10. 高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G633.3
  11. 《沧浪诗话》与清代诗学,I207.22
  12. 张栻诗歌研究,I207.22
  13. 论诗学对翻译策略的操控,H059
  14. 操纵理论视野下意识形态与诗学对鲁迅翻译活动的影响分析,H059
  15. 萨克雷在20世纪中国的接受和传播,H059
  16. 论五四新诗的民间性,I207.25
  17. 从改写理论角度解读胡适的翻译,I046
  18. 朱湘译诗中的异化与归化现象研究,I046
  19. 试论认知诗学的哲学基础,H0-05
  20. 认知诗学视阈下移情的S-S-B整合模式研究,H0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新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