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荆轲形象论

作 者: 李振认
导 师: 马现诚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荆轲形象 慷慨悲歌 审美价值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荆轲原本是一个普通之人,里巷之人,却成为千古英雄,不断被咏颂,有其深刻的原因。荆轲本身所具备的性格特点和历史机遇的共同作用使他成为秦庭行刺的主角,遂震惊天下,为世人口耳相传,继而走入史册。《战国策》首先记载下了荆轲壮举,初步确定荆轲智勇形象;司马迁《史记》中的荆轲形象鲜明生动,极具感染力,是荆轲历史形象的集大成者,为其成为经典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光《资治通鉴》评价荆轲愚蠢可悲的形象之后,对荆轲形象的认识批判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随着封建制度体制的完善与加强,儒家作为正统思想地位加固,荆轲以极端手段刺杀秦王不被认可和采纳,荆轲形象在历史文本慢慢淡化。荆轲形象淡化出历史文本之后,在文学层面,荆轲形象得到全面的塑造和讴歌,在文学天堂里,荆轲形象最为绚烂多姿。小说注重情节把握,运用丰富的想象塑造了荆轲形象,丰富了荆轲形象的内容;小说受民间传说的影响,对荆轲形象塑造更为平民化、趣味化,荆轲形象在大众中得到了肯定和推崇。诗歌中对荆轲形象极力的讴歌,诗人借荆轲精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荆轲或褒或贬,感情极为复杂细腻,李白对荆轲形象持肯定与批判的态度,结束了司马迁以来对荆轲形象以赞为主的局面,诗人也开始反思荆轲形象的意义和作用。文赋中以鲜明的态度塑造荆轲形象,感情真诚而直接,给荆轲形象注入新的气息。戏剧重塑了荆轲形象,荆轲由悲剧形象转为喜剧形象,荆轲形象第一次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文学领域中。荆轲形象与时代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动荡和变革时代最让人们想起,这正是荆轲精神所具有的魅力。荆轲形象的有着丰富文化内蕴,荆轲作为侠之大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复合活体。荆轲形象集剑、武、侠、书和酒于一体,展现了荆轲特有的精神品质和中国古代侠士的风貌。荆轲形象中,复仇情节扮演着重要的因素,荆轲为大义而复仇,给复仇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荆轲身上体现出了浓浓的燕文化,“慷慨悲歌”基调给侠精神渲染了一种悲壮的环境,同时,也展示了燕文化的价值。荆轲成为了一个不朽的英雄人物,他不灭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灭的表现,这种深刻的哲学意蕴并得到世人的认同,这使得荆轲从历史形象的层面上升到文化形象层面,从个人层面上升到民族层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文人侠客梦,世人眼中侠之大者,悲剧英雄等富有文化和哲学意味的代名词。荆轲形象具有审美价值。荆轲形象在塑造过程中,慢慢被赋予除暴安民的侠义形象,是理想社会美的践行者,具有浓郁的社会审美价值。荆轲侠义精神是其形象鲜活的因素,荆轲身上体现出的重义轻生的精神,以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奋取精神,一直都感染的后人。荆轲知遇与报恩情节,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拥有着美好的品质,而荆轲形象悲剧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使荆轲形象一次次被人们记起,荆轲形象具有了永久的艺术魅力。荆轲形象的内蕴,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荆轲毁灭于秦庭之上,但无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他留下的历史价值,既是一笔历史遗产,也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更多后进之人。荆轲悲剧给审美价值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让人更能体会“以悲为美”的审美价值取向。荆轲刺秦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波,以及留下的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荆轲形象的内蕴,给我们认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供了帮助,荆轲的不朽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绪论  11-14
  一、研究的目的  11
  二、国内对荆轲研究综述  11-14
第一章 历史层面的荆轲形象  14-23
  第一节 《战国策》中荆轲形象初步成形  14-16
  第二节 《史记》中荆轲形象的完美塑造  16-20
    一、荆轲思想  16-17
    二、荆轲性格  17-18
    三、荆轲行为  18-20
  第三节 荆轲形象在历史文本上的演变和消失  20-23
    一、《资治通鉴》中的荆轲形象  20-21
    二、荆轲形象在历史文本中变化  21-22
    三、史学对文学中荆轲形象塑造的影响  22-23
第二章 文学层面的荆轲形象  23-42
  第一节 荆轲在小说中的形象  23-27
    (一) 《燕丹子》中的荆轲形象  23-24
    (二) 《烈士传》中的荆轲形象  24
    (三) 《金缕子》中的荆轲形象  24-25
    (四) 《东周列国志》中的荆轲形象  25-26
    (五) 小说中荆轲形象的总特征  26-27
  第二节 荆轲在诗歌中形象  27-38
    (一) 唐前荆轲在诗歌中的形象  27-29
    (二) 唐朝诗人中的荆轲形象  29-33
    (三) 宋诗人中的荆轲形象  33-35
    (四) 明清诗人中的荆轲形象  35-36
    (五) 诗歌中的荆轲形象总特征  36-38
  第三节 荆轲在文赋和戏剧中的形象  38-42
    一、荆轲在文赋中的形象  38-39
    二、戏剧中的荆轲形象  39-40
    三、文赋和戏剧中的荆轲形象总特征  40-42
第三章 荆轲形象的文化内蕴  42-51
  第一节 荆轲形象:中国古代文化的复合活体展现  42-47
    一、剑武侠合一  42-43
    二、荆轲的谋略和才智  43-45
    三、荆轲与酒  45-47
  第二节 荆轲体现的复仇文化特征  47-49
    一、中国古代的复仇文化  47-48
    二、荆轲复仇情结  48-49
  第三节 荆轲体现的燕文化特征  49-51
第四章 荆轲形象的审美价值  51-59
  第一节 除暴安民:一种对实现理想社会美的践行  51-52
  第二节 侠之大者:荆轲精神美的展现  52-56
    一、重义轻生  52-54
    二、知其不可而为之  54-55
    三、知遇与报恩  55-56
  第三节 荆轲作为悲剧性形象的审美价值  56-59
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4
后记  64

相似论文

  1. 解读瞬间的痕迹,J213
  2. 荒诞之美,I565
  3. 陕西皮影造型探析,J827
  4. 音乐剧《屋上提琴手》的审美价值,J833
  5. 论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中的“形”,J616
  6. 柳子戏表演艺术研究,J825
  7. 论昆曲的浪漫主义审美艺术特色,J825
  8. 由《西贡小姐》看音乐剧的审美价值,J832
  9. 戏曲脸谱的意象性审美特征研究,J815
  10. 歌剧《原野》中女性的艺术形象探析,J822
  11. 近代中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的变迁,TS941.1
  12. 歌剧《卡门》的美学审视,J832
  13. 论中国当下文艺批评价值重建,I206.09
  14. 文学发展中的雅俗关系,I02
  15. 夏丐尊散文研究,I207.6
  16. 歌剧《图兰朵》中柳儿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论析,J832
  17. 路遥小说论,I206.7
  18. 唐五代商贾题材小说研究,I207.41
  19. 山东省临沂市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F592.7
  20. 审美价值与情感本体关系研究,B83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