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日制成人教育大学三年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

作 者: 吴万能
导 师: 刘爱真
学 校: 江苏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全日制成人教育 大学三年级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 潜在因素
分类号: H3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全日制成人教育学生作为当代教育体系的特殊群体,在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的重视不够,处于边缘地带。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无论是教学科研层面,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层面,都突显不足。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一项统计(1999-2008)显示,“成人英语教学”词条对应的研究论文有951篇,而针对该群体的文化教学研究则几近空白。本研究认为全日制成人教育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途径之一,忽视该群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违背教学本体论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际、国内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专家(Hymes,1972;Byram,1997;Hu Wenzhong,1997;Wang Zhenya,2005等)普遍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含目的语语言能力与目的语文化能力。为此,本研究着眼于调查学生目的语文化能力现状,进而探究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对象均已通过江苏省学位英语水平考试,语言能力方面已达到要求。研究问题如下:1)全日制成人教育大学三年级学生目的语文化能力现状如何?2)学生目的语文化能力与目的语语言能力发展是否平衡?3)导致学生目的语文化能力现状的潜在因素有哪些?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62名来自江苏大学全日制成人教育的三年级学生,他们是从江苏大学已通过江苏省学位英语水平考试的所有三年级学生样本中随机抽取的。选择这一群体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已完成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知识结构较完整;另一方面他们均已通过学位英语水平考试,目的语语言能力达到了“江苏省成人本科教育学士学位英语水平考试大纲(2006)”的要求。其中定量研究采用了王振亚(1999)的社会文化测试卷及陈国明与Starosta(2000)的跨文化敏感度问卷;而定性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通过半封闭式访谈调查了其中的10名学生。定量数据的分析借助了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 12.0。通过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对于受试者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及文化知识三部分的检测结果显示三部分得分均较低,说明学生目的语文化能力普遍很低。在此基础上,对三部分成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三者不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需从三方面全面入手,而非仅注重某一方面就能奏效的。2.受试者目的语文化能力滞后于目的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不容乐观。此外,受试者目的语语言能力成绩与目的语文化能力成绩不相关,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需采用语言与文化相融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3.通过问卷与访谈,本研究还探讨了导致学生目的语文化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的潜在因素。教师方面,教师忽略了文化教学;学生方面,学生自身没有意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学习应试态度明显,并且学生很少参加英语交际活动,缺乏交际信心、交际乐趣及交际专注度。本研究的主要教学启示在于:首先,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成人英语教学大纲势在必行;其次,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应该受到同样重视。本研究有其局限性。首先,受时间及条件因素限制,研究对象均选自江苏大学的全日制成人教育学生,所以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其次,访谈对象数量有限,未必能代表所有样本。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7-8
ABSTRACT  8-11
中文摘要  11-13
LIST of ABBREVIATIONS  13-14
TABLE OF CONTENTS  14-17
LIST of TABLES AND FIGURES  17-18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8-21
  1.1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Study  18-19
  1.2 Need for the Study  19-20
  1.3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20-21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40
  2.1 Target Culture Education at the Tertiary Level  21-28
    2.1.1 Foreign Language Syllabuses on Culture Teaching  21-23
    2.1.2 Culture Teaching at Tertiary Level at Home and Abroad  23-28
  2.2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ICC)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FLT)  28-35
    2.2.1 Definitions of ICC  28-29
    2.2.2 Fro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C) to ICC  29-32
      2.2.2.1 Hymes's CC Theory  30-31
      2.2.2.2 van Ek's Model of CC  31-32
    2.2.3 The Models of ICC at Home and Abroad  32-35
  2.3 Target Culture Education in Adult FLT Programs  35-40
    2.3.1 Review of Related Researches  35-37
    2.3.2 Target Culture Teaching to Adults at Home and Abroad  37-40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  40-47
  3.1 Research Questions  40
  3.2 Rationale of the Research  40-41
  3.3 Research Design  41-47
    3.3.1 Quantitative Research  41-45
      3.3.1.1 Subjects  41-42
      3.3.1.2 Instruments  42-44
      3.3.1.3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44-45
    3.3.2 Qualitative Research  45-47
      3.3.2.1 Subjects  45
      3.3.2.2 Instrument  45-46
      3.3.2.3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46-47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7-81
  4.1 Discussion of the First Research Question  47-64
    4.1.1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Non-verbal Behavior Test  47-51
    4.1.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Verbal Behavior Test  51-55
    4.1.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Cultural Knowledge Test  55-59
    4.1.4 Comparison:the Three Tests in Social-cultural Test  59-63
    4.1.5 Summary of the First Research Question  63-64
  4.2 Discussion of the Second Research Question  64-69
    4.2.1 Comparison:Linguistic Competence and Target Culture Competence  64-67
    4.2.2 Correl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Competence and Target Culture Competence  67-68
    4.2.3 Summary of the Second Research Question  68-69
  4.3 Discussion of the Third Research Question  69-81
    4.3.1 Results and Discussion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Scale  69-73
    4.3.2 Discussion of the Interview  73-79
      4.3.2.1 Discussion of the First Interviewing Question  73-75
      4.3.2.2 Discussion of the Second Interviewing Question  75-77
      4.3.2.3 Discussion of the Third Interviewing Question  77-79
    4.3.3 Summary of the Third Research Question  79-81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81-84
  5.1 Major Findings  81-82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82-83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83
  5.4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83-84
REFERENCES  84-90
APPENDIX Ⅰ  90-95
APPENDIX Ⅱ(a)  95-96
APPENDIX Ⅱ(b)  96-97
APPENDIX Ⅲ  97-100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100

相似论文

  1.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语言世界图景,H35
  2. 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情感层面研究,H319
  3. 中国博士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H319
  4. 中外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综述(2001-2010),H319
  5.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研究,H319
  6. 影视欣赏对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H319
  7. 交际文化习得途径对比研究,H09
  8. 蒙古族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系统研究,H319
  9.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H319
  10. 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G633.41
  11. 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G633.41
  12. 跨文化人际关系理论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13.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口译质量的提高,H059
  14. 语言文化学框架下民族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H0-05
  15. 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G632
  16. 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研究,H319
  17. 英文电影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调查与研究,H319
  18. 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H319
  19. 网络跨文化交际研究,H030
  20. 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测评,H319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文教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