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效LDPC编译码及组合自适应均衡在无线通信中的研究

作 者: 金美娟
导 师: 仰枫帆
学 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 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 LDPC码 BP译码算法 生成矩阵 校验矩阵 L/T码 内/外迭代译码 乘积码 均衡 收敛过程
分类号: TN919.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是基于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它最初由Gallager于1962年提出,当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经数十年的沉寂,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增强和相关理论(如图论、BP算法、Turbo码等)的发展,Mackay和Neal重新发现了它,并证明它在与基于BP迭代译码算法相结合的条件下具有非常逼近Shannon限的性能。LDPC码的重新发现是继Turbo码后在纠错编码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LDPC码和Turbo码以各自的方式实现接近Shannon限的这一目标。LDPC码的数学定义非常简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当码长足够长时的非正规LDPC码具有比Turbo码更为良好的性能,其译码复杂度低于Turbo码。近年来,LDPC码以其优异的性能,以及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受到编码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已成为目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在对LDPC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为了降低编码复杂度,我们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矩阵的非正规LDPC码的构造方法,并将其性能和传统的基于校验矩阵的LDPC码进行了比较。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编码的性能,本文又提出了两种新的编码方法,即L/T码(组合LDPC和Turbo编码)和基于生成矩阵非正规LDPC码的乘积码,并在AWGN信道下对其性能分别进行了仿真,总结出码长,迭代次数等不同因素对译码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噪声干扰和码间串扰问题,研究了LDPC码组合均衡技术以及组合自适应均衡技术。为了分析迭代译码的收敛特性,本文从不同角度出发,在研究了传统的互信息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并使用了平均信源熵和用协方差矩阵最大特征值表征其抖动这两种方法,使迭代过程的收敛分析变得简单方便。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2-24
  1.1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12-13
  1.2 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  13-18
  1.3 随机编码的基本理论  18-20
  1.4 LDPC 码的特点及研究情况  20-22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22-24
第二章 LDPC 码的结构及编码  24-33
  2.1 LDPC 码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4-28
  2.2 LDPC 码的编码  28-32
  2.3 小结  32-33
第三章 LDPC 码的BP 译码算法及性能分析  33-49
  3.1 LDPC 码的BP 译码算法  33-38
  3.2 环路对BP 算法译码性能的影响  38-41
  3.3 BP 算法的性能模拟  41-47
  3.4 小结  47-49
第四章 基于生成矩阵的非正规系统LDPC 码的编译码  49-58
  4.1 基于生成矩阵的非正规LDPC 码的编码  49-52
  4.2 基于生成矩阵的非正规LDPC 码的译码  52-57
  4.3 小结  57-58
第五章 LDPC/TURBO 码的构造及内外迭代译码新技术  58-68
  5.1 TURBO 码简介  58-60
  5.2 L/T 码的编码原理  60-61
  5.3 内/外迭代译码算法  61-64
  5.4 仿真和性能分析  64-67
  5.5 小结  67-68
第六章 基于生成矩阵的非正规LDPC 乘积码  68-81
  6.1 基于生成矩阵的非正规LDPC 乘积码的构造  68-74
  6.2 基于生成矩阵的非正规LDPC 乘积码的译码  74-78
  6.3 基于生成矩阵的非正规LDPC 乘积码的性能模拟  78-80
  6.4 基于生成矩阵的非正规LDPC 乘积码的优点  80
  6.5 小结  80-81
第七章 LDCP 码组合均衡技术的研究  81-94
  7.1 码间串扰(ISI)信道  81-82
  7.2 信道均衡技术  82-83
  7.3 LDPC 码与均衡技术结合的基本原理  83-86
  7.4 仿真和性能分析  86-88
  7.5 LDPC 均衡的收敛性  88-93
  7.6 小结  93-94
第八章 自适应LDPC 均衡  94-103
  8.1 自适应均衡  94-97
  8.2 自适应LDPC 均衡  97-99
  8.3 自适应LDPC 均衡的性能仿真和分析  99-102
  8.4 小结  102-103
第九章 LDPC 码及其组合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03-105
  9.1 本文的总结  103-104
  9.2 LDPC 码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104
  9.3 尚未解决的若干具体问题  104-105
参考文献  105-109
附录  109-111
致谢  111-11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12

相似论文

  1.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2. 基于FPGA的高速图像预处理技术的研究,TP391.41
  3.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G522.3
  5. 栽培方式及株行距配置对超级稻宁粳3号产量形成和群体均衡性的影响,S511.22
  6. 随机路由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研究与应用,TN929.5
  7.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环境监测系统路由协议的研究,TN915.04
  8. 西安市莲湖区义务教育资源共享探索,G522.3
  9. 教育均等化,G522.3
  10. 曹庄煤矿多区域通风优化研究,TD724
  11. 基于能量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路径路由算法的研究,TP212.9
  12. Ad hoc网络中能量均衡和节点不相交多径路由协议的研究,TN929.5
  13. 供应链环境下的同层次制造商之间信息共享问题研究,F406;F224.32
  14. 江西城镇职工SPIF收支均衡及其区域发展水平研究,F842.6
  15. 基于最大似然序列估计的电均衡研究和设计,TN911.5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均衡问题的研究,TN929.5
  17.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算法,TN925
  18.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G522.3
  19. 江苏省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G527
  20. 国际原油价格形成机制与波动因素分析,F713.35;F22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通信 > 数据通信 > 按传输线路分的数据通信 > 无线数据通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