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构建和谐社会 筑牢法治基础
作 者: 李灿
导 师: 李国安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法治 基础
分类号: D920.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继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理想,即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方面的辩证关系。这一新的执政理念和方略,是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更是我们党解决发展困境、应对时代挑战的重大战略举措。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总书记之所以把“民主法治”放在六大特征之首,是因为不仅和谐社会必然是民主社会、法治社会,而且只有在一个崇尚民主、奉行法治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其它要素才能得到真正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必然归结于法治问题,或者与法治密不可分,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而必须依靠法治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法治来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依靠法治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法治,即法律之治,是任何文明社会的基石和保障,更是实现和谐主张的必然要求。换言之,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和谐社会的性质内在地包含着对于法治的要求,和谐社会是在法治基础上实现的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就我国当下的情形而言,只有努力探索法治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切实筑牢法治基础,积极推动法治国家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此,必须筑牢民主的法治基础,筑牢尊重和保障权利和人权的法治基础,筑牢激发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法治基础,筑牢公正合理协调利益的法治基础,筑牢确保社会信用的法治基础,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法治基础,筑牢舆论导向和监督的法治基础,筑牢反腐倡廉的法治基础,筑牢定分止争、化解纠纷的法治基础,筑牢和谐世界的法治基础。
|
全文目录
文献综述 7-9 前言 9 一、和谐社会概述 9-24 (一) 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9-18 (二) 和谐社会的理论架构 18-21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21-24 二、法治及其目标体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4-30 (一) 法治的含义、特征和基础 24-27 (二) 法治的目标体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7-30 三、法治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 30-40 (一) 筑牢民主的法治基础 30-31 (二) 筑牢尊重和保障权利与人权的法治基础 31-32 (三) 筑牢激发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法治基础 32-33 (四) 筑牢公正合理协调利益的法治基础 33-34 (五) 筑牢确保社会信用的法治基础 34-35 (六) 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法治基础 35 (七) 筑牢舆论导向和监督的法治基础 35-36 (八) 筑牢反腐倡廉的法治基础 36-37 (九) 筑牢定分止争、化解纠纷的法治基础 37-38 (十) 筑牢和谐世界的法治基础 38-40 参考文献 40-44 后记 44
|
相似论文
- 面向动态文档集的大规模文本索引构建技术的研究,TP391.3
- 上下文相关的词汇复述研究,TP391.1
-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G522.3
- 针织女装基础纸样设计及应用研究,TS941.2
-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 1917,俄国革命向何处去,D751.2
-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D61
- 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演变中的思维方式变革,D6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