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

作 者: 肖三喜
导 师: 郜锦强
学 校: 淮北师范大学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包世臣 《艺舟双揖》 书学
分类号: J29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有关包世臣书学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仍有其可继续挖掘的空间和进一步研究的学术价值。对这近80年的研究成果作梳理后,从《艺舟双楫》出发对包世臣的书学思想进行总结和论述:第一,对包世臣的生平、交游及其书法艺术作客观考察,并探析《艺舟双楫》的版本流传及其成书情况;第二,从技法、墨法、书体以及包世臣对“碑”和“帖”的态度层面,对包世臣的书学思想进行分析,从而廓清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实质。在这一部分论述中一并涉及包世臣书学思想中“平民意识”等问题;第三,把包世臣的书学思想形成的历程分为奠定期、初步形成期、总结期和确立期等阶段进行论述,构略出包世臣书学思想形成的渐进过程的基本轮廓。第四,结合前述内容进而追溯包世臣书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并从包世臣自身内因和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学术氛围、书坛背景等外因作具体考察。通过对包世臣的书学思想做较为系统的研究得知:因受时代和周围人事的影响,包世臣的一生充满“经世致用”的理想,始终为“实务”和社会革新而奔走,其书学思想只是其人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且占的比重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大,并且他的书学思想也是其政治理想的一个侧面反映;他的书学思想中所谓的“碑学”主张也非单纯的“重碑抑帖”,单从他对王羲之和孙过庭的热衷以及到晚年孜孜以求帖学的情况出发,也可发现包世臣的书学思想中一直存有“碑”和“帖”两种概念和主张。这对后来的晚清和民国以来“碑帖并重”、“以碑化帖”等书学主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至今天,这种书学主张仍然有很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述评  9-20
  1.1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包世臣书学思想的研究  9-13
    1.1.1 20世纪30年代的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  9-11
    1.1.2. 20世纪40年代的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  11
    1.1.3. 20世纪60、70年代的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  11-12
    1.1.4 20世纪70年代末的书学思想研究  12-13
  1.2 20世纪80、90年代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  13-16
    1.2.1 20世纪80年代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  13-14
    1.2.2. 20世纪90年代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  14-16
  1.3 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  16-20
第二章 包世臣的生平、书法及其《艺舟双楫》  20-54
  2.1 包世臣生平事略  20-24
    2.1.1 年少立大志  20-21
    2.1.2 青年遭不幸  21-22
    2.1.3 中年苦游幕  22-23
    2.1.4 卒年颇迷离  23-24
  2.2 包世臣交游考略  24-31
    2.2.1 黄乙生  25-27
    2.2.2 朱昂之  27-28
    2.2.3 王良士  28-30
    2.2.4 吴育  30
    2.2.5 方履籛  30-31
  2.3 对包世臣书法艺术的评介  31-35
    2.3.1 褒扬派  31-32
    2.3.2 贬低派  32-33
    2.3.3 折中派  33-35
  2.4 《艺舟双楫》的版本及其成书情况  35-54
    2.4.1 《艺舟双楫》的版本源流  35-41
    2.4.2 国家图书馆藏稿本对《国朝书品》的校改情况  41-45
    2.4.3 国家图书馆藏稿本对《删定吴郡序》的校改情况  45-49
    2.4.4 《艺舟双楫》各部分成书情况  49-54
第三章 包世臣的主要书学思想  54-86
  3.1 包世臣主要书学思想之一:技法论  54-62
    3.1.1 "始艮终乾"与"始巽终坤"说  54-56
    3.1.2 "中实说"、"气满说"与"茂密说"等  56-62
  3.2 包世臣书学思想之二:墨法论  62-63
  3.3 包世臣书学思想之三:书体论  63-70
  3.4 《艺舟双楫》主要书学思想之四:包世臣的碑学意识  70-73
  3.5 《艺舟双楫》主要书学思想之五:包世臣的帖学情结  73-80
    3.5.1 包世臣对帖的学习与研究概况  73-74
    3.5.2 包世臣帖学情结的表现  74-77
    3.5.3 对包世臣所谓"谢安素轻子敬之书质疑"再考辩  77-80
  3.6 包世臣书学思想中的"平民意识"  80-84
  3.7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实质  84-86
第四章 包世臣书学思想形成的历程  86-109
  4.1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基奠期(5岁—42岁)  86-99
    4.1.1 求学白门 10余年 奠定蒙学基础(5—18岁)  86-94
    4.1.2 游历江淮 20余年 博采众长为己用(18—42岁)  94-99
  4.2 包世臣书学思想初步形成期(43岁—50岁)  99-103
  4.3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总结期(55岁—60岁)  103-105
  4.4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确立期(68岁—78岁)  105-109
第五章 包世臣主要书学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109-126
  5.1 包世臣主要书学思想形成的内因  109-114
    5.1.1 包世臣忧国忧民意识对其书学思想的影响  109-110
    5.1.2 游幕对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影响  110-114
  5.2 《艺舟双楫》主要书学思想形成的外部因素  114-124
    5.2.1 包世臣所处的政治环境对其书学思想的影响  114-116
    5.2.2 文字狱盛行对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影响  116-117
    5.2.3 金石学的兴盛对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影响  117-118
    5.2.4 包世臣所处的学术氛围对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影响  118-120
    5.2.5 包世臣所处的书坛概况对包世臣书学思想的影响  120-124
  5.3 包世臣主要书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24-126
参考文献  126-13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文  130-131
致谢  131

相似论文

  1. 明末书风嬗变现象研究,J292.1
  2. 康有为书学思想批评研究,J292.1
  3. 颜真卿书法的北宋接受状态研究,J292.25
  4. 朱履贞《书学捷要》书法教学理论研究,J292.1
  5. 宋代书学著述研究,J292.1
  6. 王僧虔书学研究,J292.1
  7. 何绍基论书诗研究,J292.1
  8. 倪元璐书法研究,J292.1
  9. 李东阳书学研究,J292.1
  10. 从吴大澂《七言篆联》之考辨看其中期书法艺术,J292.1
  11. 嘉道年间经世派社会救助思想和活动研究,K249.3
  12. 钱泳《书学》研究,J292.1
  13. 盛熙明《法书考》初步研究,K247
  14. 杨慎《墨池琐录》书学思想研究,J292.1
  15. 苏轼尺牍书法艺术特色,J292.1
  16. 宋高宗书学研究,J292.25
  17. 包世臣农业技术思想研究,S-01
  18. 阮元书学思想研究,J292.1
  19. 陈独秀书法研究,J292.1
  20. 从碑帖融合看赵之谦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J292.1

中图分类: > 艺术 > 书法、篆刻 > 中国书法、篆刻 > 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