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双端口互联电力系统动态等值问题的研究

作 者: 谢宏杰
导 师: 鞠平
学 校: 河海大学
专 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 电力系统动态等值 同调 辨识 等值模型 可辨识性分析
分类号: TM7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8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大规模电力系统进行动态等值在物理仿真系统或实时在线动态安全分析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电力系统动态等值的研究现状,本文主要从事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研究了双端口互联电力系统动态等值的模型。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大电力系统间的交直流互联越来越紧密,多联络线下的外部系统或者多个互联外部系统的动态等值模型不再是简单的单机加单负荷的模型,而需要更精确的多端口等值模型来代替外部系统。为此,本文提出了双端口(双联络线)电力系统的动态等值模型,对模型结构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方程。 2、研究了双端口互联电力系统的理论动态等值方法。同调动态等值方法是研究大规模电力系统的离线暂态(大扰动)稳定分析时常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等值方法,主要有同调机群的判别、母线和网络的化简、等值机的聚合三个步骤。本文采用基于时域仿真、根据转子摇摆曲线判别同调机群,采用恒功率技术进行发电机母线的化简以及电流变换(CSR)简化法进行网络化简,最后,根据频域特性进行参数聚合。 3、研究了双端口互联电力系统的辨识动态等值方法。进行在线动态安全分析时,需要对外部系统进行在线的实时动态等值,而辨识动态等值方法是实现在线动态分析的有效方法。辨识等值方法主要是确定等值系统的模型结构,给定模型的方程,通过施加相关扰动,从而估计或辨识出模型的参数,实现在线调用。本文重点研究了双端口互联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模型参数的可辨识性。 4、通过仿真算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外部系统互联的双端口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模型是有效的。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9-16
  1.1 引言  9-10
  1.2 电力系统动态等值的发展和研究综述  10-14
    1.2.1 动态等值的发展综述  10-11
    1.2.2 电力系统动态等值的研究概况  11-14
  1.3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4-15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16
第二章 电力系统动态等值的理论基础  16-29
  2.1 模型的概述  16
  2.2 建模途径  16-18
    2.2.1 物理机理建模  17
    2.2.2 辨识建模  17-18
  2.3 单联络线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模型  18-23
    2.3.1 动态等值模型结构  18-19
    2.3.2 动态等值模型方程  19-23
  2.4 双端口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模型  23-27
    2.4.1 外部系统无联系的电力系统的动态等值模型  23-24
    2.4.2 外部系统互联的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模型  24-27
  2.5 本章小结  27-29
第三章 电力系统理论动态等值方法的研究  29-41
  3.1 同调动态等值的基本原理  29-32
    3.1.1 简化条件  29-30
    3.1.2 同调机群的判别方法  30-31
    3.1.3 网络化简  31
    3.1.4 同调机群的聚合  31-32
  3.2 同调动态等值的步骤  32-40
    3.2.1 同调机群的判别  32-34
    3.2.2 同调发电机母线的化简  34-35
    3.2.3 网络化简  35-36
    3.2.4 同调发电机的动态聚合  36-40
  3.3 本章小结  40-41
第四章 电力系统辨识等值方法的研究  41-59
  4.1 在线动态等值方法的原理  41-42
  4.2 模型的可辨识性分析及参数的辨识方法  42-46
    4.2.1 可辨识性概述  42-43
    4.2.2 模型的可辨识性分析方法  43
    4.2.3 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  43-46
  4.3 在线动态等值参数的可辨识性分析  46-57
    4.3.1 动态等值模型的可辨识性分析  46-47
    4.3.2 单联络线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模型参数可辨识性分析  47
    4.3.3 利用其他条件先确定一个参数  47-48
    4.3.4 双端口互联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模型参数可辨识性分析  48-55
    4.3.5 增加条件解决可辨识性问题  55-57
  4.4 在线动态等值参数的辨识方法  57-58
  4.5 本章小结  58-59
第五章 双端口互联电力系统动态等值算例分析  59-69
  5.1 36节点算例简述  59-60
  5.2 外部系统发电机同调判别  60-63
  5.3 稳态潮流结果对比  63-64
  5.4 稳定计算结果对比  64-68
  5.5 本章小结  68-69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9-71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69-70
  6.2 后续工作展望  70-71
附录  71-72
参考文献  72-75
致谢  75

相似论文

  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2. 开关磁阻发电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TM31
  3. 基于DSP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TM346
  4. 压电驱动微工作台的控制与校正技术研究,TP273
  5. 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质量控制模式的中药姜黄抗氧化药效物质辨识,R285
  6. 基于神经网络辨识的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研究,TM31
  7. 基于甘油跨膜运输混杂动力系统的鲁棒性与辨识,TQ223.162
  8. 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及其在火炮反后坐中的应用研究,TB535.1
  9.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研究,TP183
  10. 基于参数辨识的电力系统动态等值方法研究,TM712
  11. 发电机励磁与调速系统建模研究与可视化参数辨识软件包开发,TM743
  12. 6R型工业机器人关节刚度辨识与实验研究,TP242.2
  13. 基于高速摄像系统的小管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方法研究,O359.1
  14. 高速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中均衡方法研究,TN929.5
  15. 通讯约束下量化估计系统的设计与分析,TP273
  16. 连续竞争反应装置的效益优化方法与应用研究,TQ015
  17. 大型螺旋锥齿轮数控铣床加工误差分析与补偿技术研究,TG547
  18. 基于最优性条件校正的动态优化方法的研究,TB114
  19. 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TM614
  20. 基于激光测距的移动机器人三维场景辨识,TP242
  21.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的研究,TP27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 理论与分析 > 网络分析、电力系统分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