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研究及实测分析

作 者: 何耀辉
导 师: 朱向荣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岩土工程
关键词: 静压桩 孔扩张理论 初始孔径率 软化系数 土体侧向水平位移 超静孔隙水压力 实测值分析
分类号: TU47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01次
引 用: 1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静压桩具有桩身质量易于保证和检查,价格相对较低,以及施工工效高、无泥浆和噪音污染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特别是软土地基上各类建筑中广泛采用的桩型之一。但静压桩也有其相对缺点,那就是它属于排土置换桩,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静压桩挤土效应带来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本文在Vesic孔扩张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Tresca材料和Mohr-Coulomb材料具有初始孔径的孔扩张理论统一解析解;对于具有软化特性的Tresca材料,假设软化曲线为双曲线型,推导了孔扩张理论的统一解析解。 2.探讨了柱孔扩张时初始孔径率、软化系数对Tresca材料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规律。孔扩张过程中,随着初始孔径率的不断增大,塑性区半径、径向位移、径向应力及最终扩孔压力不断减小;随着软化系数的不断增大,径向应力及最终扩孔压力不断增大。 3.探讨了柱孔扩张时初始孔径率、软化系数对Tresca材料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规律。随着初始孔径率的不断增大,超静孔隙水压力不断减小,影响半径也不断减小;具有软化特性的Tresca材料,塑性区超静孔隙水压力主要决定于软黏土的软化系数、塑性区半径以及破坏时的孔隙水压力系数等;随软化系数的不断增大,塑性区超静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弹性区超静孔隙水压力则与软化系数无关。 4.对三里亭南区R10组团沉桩工程实测土体水平位移和超静孔隙水压力作了分析,得到一些具有工程意义的经验和规律。 5.在三里亭南区R10组团沉桩工程实测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基础上,分离出单桩沉桩时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并对单桩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实测值、理论值作了对比分析。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主要符号与说明  8-9
第一章 绪论  9-17
  §1.1 引言  9-10
  §1.2 研究应用现状  10-15
    §1.2.1 静压桩沉桩的理论研究  10-12
    §1.2.2 静压桩沉桩的现场实测及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12-15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5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5-17
    §1.3.1 本文主要工作  15-16
    §1.3.2 本文主要创新点  16-17
第二章 静压桩沉桩孔扩张理论分析  17-38
  §2.1 引言  17-19
  §2.2 孔扩张理论解析解  19-30
    §2.2.1 具有初始孔径的孔扩张理论解析解  19-26
    §2.2.2 考虑应变软化的Tresca材料孔扩张理论解析解  26-30
  §2.3 饱和结构性软黏土中静压桩沉桩分析  30-36
    §2.3.1 初始孔径对沉桩的影响  30-34
    §2.3.2 应变软化对沉桩的影响  34-36
  §2.4 本章小结  36-38
第三章 静压桩沉桩超静孔隙水压力分析  38-48
  §3.1 引言  38-40
  §3.2 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柱孔扩张超静孔隙水压力估算  40-46
    §3.2.1 具有初始孔径的柱孔扩张超静孔隙水压力估算及分析  40-43
    §3.2.2 应变软化柱孔扩张超静孔隙水压力估算及分析  43-46
  §3.3 本章小结  46-48
第四章 工程实例与分析  48-70
  §4.1 引言  48
  §4.2 工程概况  48-51
  §4.3 监测仪的埋设及测试方法  51-53
    §4.3.1 测斜管的埋设及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试  51-52
    §4.3.2 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和测试  52-53
  §4.4 测试成果分析  53-68
    §4.4.1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分析  53-62
    §4.4.2 超静孔隙水压力分析  62-68
  §4.5 减少沉桩挤土效应的措施  68-69
  §4.6 本章小结  69-70
第五章 沉桩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对比分析  70-76
  §5.1 引言  70
  §5.2 沉桩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理论  70-71
  §5.3 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71-75
    §5.3.1 桩周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及影响范围  71-73
    §5.3.2 超静孔隙水压力比较  73-75
  §5.4 本章小结  75-76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76-78
  §6.1 结论  76-77
  §6.2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77-78
参考文献  78-82
致谢  82-83
作者简介  83

相似论文

  1. 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及受力分析,TU473.1
  2. 静压桩连续贯入的模拟与承载力全过程研究,TU473.1
  3. 静压桩沉桩过程及承载力性状研究,TU473.1
  4. 静压桩压桩力计算及长期承载力预测,TU473.1
  5. 聚苯乙烯轻质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测试,TU528.2
  6. 软土地区静压桩设置及挤土效应分析,TU473.1
  7. 波浪作用下的三维海床响应及液化分析,TV139.2
  8. 静压桩挤土效应分析,TU473.1
  9. 降雨条件下松散粉砂边坡静态液化机理的研究,TU411.93
  10. 土层自旋锚管的研究与工程应用,TU476
  11. 沉桩挤土圆孔扩张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TU473.1
  12. 静压桩沉桩挤土效应分析,TU473.1
  13. 岩土介质静态松弛界面分析方法和程序及其应用,TU45
  14. 引孔静压桩施工技术难题研究,TU753.3
  15. 四川红层地区水—岩作用时效性研究,P618.13
  16. 上海软土地基建筑物纠倾加固方法及工程实例分析,TU753
  17. 搅动土应力释放沟墙的应用与研究,TU473.1
  18. 同步注浆沉桩贯入及承载力的模型试验研究,TU473.1
  19. 堆载预压对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研究,U238
  20. 砖混结构房屋纠偏加固技术研究,TU746.3
  21. 静压桩技术在南宁软土地基中的应用研究,TU473.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 地基基础 > 桩基及深基础 > 桩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