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杨式太极拳练习者搂膝拗步下肢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作 者: 谷枫
导 师: 徐伟军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关键词: 搂膝拗步 QUALISYS 系统 压力测试系统 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分类号: G85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46次
引 用: 1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太极拳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它孕育于古老的中华文明,流传数百年而不衰,是人类健体强身、技击防身、修身养性的理想手段。人们只有演练正确的太极拳动作技术,才能达到提高身体机能和延缓衰老的目的,才能在大型太极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当今社会,为了更好地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应对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进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研究,给予科学的定义,使中华武术传统的宝贵经验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本文借助先进的实验仪器(QUALISYS—MCU500 红外远射测试系统,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手段,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方法,对两组不同水平的杨式太极拳演练者搂膝拗步下肢动作进行测试与分析,试图揭示这一动作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和原理,从动力学上给以验证。并对受试者动作技术的合理性做出诊断与评价,为太极拳技术评价与训练以及全民健身指导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通过对两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专业运动员和非专业运动员在演练太极拳搂膝拗步时,两者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专业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与非专业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身体躯干基本上保持正直,但并不是完全与地面垂直,而是在 5.3o+2.5o 范围内随着下肢动作各时相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补偿性变化;专业运动员和非专业运动员对髋、膝、踝三大关节活动能力的控制上具有差异性;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是实腿转动,转动时髋、膝、脚在同一轴线上的旋动;在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双脚支撑阶段三大关节解剖角度值分别是:髋关节角度为 128.5o +4.0o 和 163.8o +4.4o,膝关节角度为 118.4o+1.1o 和172.6o+1.1o,踝关节角度值为 83o+0.4o和 48o+2.9o。在摆动期,左支撑腿的膝关节角度平均值为 135.9o+0.9o,右支撑腿的膝关节角度平均值为 137.3o+1.1o,这个角度可以使太极拳练习者更好地利用转动惯性顺势运动,便于动作之间的衔接;为了获得更大的旋转力,转向期要有主动与被动肌肉收缩配合完成的“松胯圆裆”,为从双脚支撑顺利地过渡到单脚支撑提供有力地保证;专业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在足底的后 2/3 处均匀的变化,且垂直方向上的足-地接触力明显小于非运动员的统计数据,其谷值和峰值呈增大的趋势;太极拳搂膝拗步下肢动作的练习对提高练习者腿部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具有良好的作用。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下肢各肌肉群的肌力,在提高人体平衡能力以及运动中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 建议太极拳运动应该更加科学化地发展,对其动作技术的研究中应多借鉴一些运动生物力学、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采用当今先进的实验仪器进行测试与分析,使古老的太极拳理论得到科学的验证和补充,以推动其更好地发展。

全文目录


1 前言  5-10
  1.1 选题依据  5-7
  1.2 文献综述  7-10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0-15
  2.1 研究对象  10-11
  2.2 研究方法  11-15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5-37
  3.1 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的周期划分标准  16-18
  3.2 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完成过程中髋、膝、踝三大关节角度的分析  18-25
    3.2.1 在搂膝拗步动作中髋关节角度变化的分析与研究  18-21
    3.2.2 在搂膝拗步动作中膝关节角度变化的分析与研究  21-23
    3.2.3 在搂膝拗步动作中踝关节角度变化的分析与研究  23-25
  3.3 太极拳搂膝拗步下肢动作的整体分析与研究  25-29
    3.3.1 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完成过程中身体躯干姿态(倾斜角度)  25-27
    3.3.2 搂膝拗步动作中身体重心变化的分析与研究  27-29
  3.4 右腿上步动作技术分析  29-33
  3.5 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演练过程的动力学分析与研究  33-36
  3.6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分析搂膝拗步演练时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36-37
4 结论  37-38
  4.1 对杨式太极拳拳理的验证  37
  4.2 技术关键和评价依据  37-38
5 建议  38
6 致谢  38-3
7 参考文献  3-40

相似论文

  1. 分布式移动多载舰OTHR系统姿态测量方法的研究,P228.4
  2.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3. 微细线切割往复走丝机构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TG484
  4.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5. 陀螺稳定跟踪平台研究,V241.5
  6. 卫星光通信粗瞄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故障诊断,V443.1
  7. 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算法研究,V249.328
  8. 金属蜂窝与再生冷却通道的传热特性研究,V215.4
  9. 机载导弹的传递对准研究,V249.322
  10. 基于LAH032.905标准的汽车点火线圈终检系统研究,U472.9
  1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综合测试技术研究,U469.72
  12. 基于感性负载的车身网络控制系统,U463.6
  13. 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U463.4
  14. 船用舵机电液伺服单元单神经元PID控制,U666.152
  15. 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运行若干问题分析,TU831.6
  16. 添加剂减阻技术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的节能应用,TU995
  17.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18. 热风送粉改为乏气送粉系统的方法和关键设备的研究,TK223.25
  19. 复杂边界条件下多体结构的瞬态热分析,TK124
  20. 基于精细积分法的电力系统动态电压稳定仿真研究,TM712
  21. 基于MODBUS的发电厂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TM6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 中国武术 > 拳术 > 太极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