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 者: 王海龙
导 师: 杜振宗
学 校: 桂林医学院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自体血栓形成 慢性 疾病模型 家兔 D-二聚体 血气分析 ET-1 BAX BCL-2
分类号: R-3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建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接近人体生理学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动物模型。方法利用反复注入经热处理(60~70℃,水浴10~15min)的家兔自体血凝块(1ml/kg,加入凝血酶10U/ml促使其自凝)建立该模型,通过CT造影检查、肺脏解剖和病理观察,研究建立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动物模型建立成功率为80%,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后4周有血栓机化。肺动脉CT造影均可见局部肺动脉截断征,以及炎症、梗死、胸膜增厚等间接征象。实验组肺动脉解剖及病理均可发现实验兔肺动脉血栓形成机化及慢性炎症等。结论:用自体血栓反复注射法建立慢性肺血栓栓塞模型有较高的可行性。目的研究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D-二聚体(D-Dimer, D-D)与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o, PaCO2)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肺动脉栓塞症诊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利用反复注入经热处理(60~70℃水浴10~15min)的家兔自体血凝块(1ml/kg,加入凝血10U/ml促使其自凝)建立模型,动态观察D-D、PaO2以及PaCO2的水平。结果与假栓塞组相比,栓塞后30分钟血浆D-D增加约80%(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第4周以后降至正常水平并延续到第12周(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30分钟后,动脉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1),第4周后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一直持续到第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D-D、PaO2、PaCO2的改变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和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早期可以作为第一步筛查手段。目的动态监测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改变以及BAXBCL-2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利用反复注入经热处理(60~-700C水浴10~15min)的家兔自体血凝块(1ml/kg,加入凝血酶10U/ml促使其自凝)建立模型,动态观察其ET-1与BAX、BCL-2的改变。结果随着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时间的延长,ET-1先升高后逐渐下降,各栓塞组ET-1的含量均高于假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栓塞后各组间的差异也很明显(P<0.01)。而BAX及BAX/ BCL-2则先升高再下降,再缓慢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L-2则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T-1与BAX、BCL-2在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素参与了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而BAX,BAX/ BCL-2的水平升高可促进凋亡,是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肺血管重塑的重要因素。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
ABSTRACT  9-13
符号说明  13-14
前言  14-17
第一章 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17-31
  第一节、材料和方法  17-23
    第一小节.实验动物及分组  17-18
    第二小节.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18-19
    第三小节.动物模型胸部增强CT检查  19
    第四小节.栓塞肺组织及血栓的病理观察  19-22
    第五小节.结果报告  22-23
  第二节、实验结果  23-27
    第一小节.兔肺栓塞模型的建立方法成功率及临床表现  23
    第二小节.实验兔肺血栓柱栓塞前后肺动脉影像表现  23
    第三小节.兔栓塞假栓塞组、4周组、8周组及12周组肺的病理变  23-27
  第三节、讨论  27-28
  第四节、结论  28
  参考文献  28-31
第二章 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D-二聚体与血氧分压、血二氧化氧化碳分压的研究  31-37
  第一节、材料和方法  31-32
    第一小节.实验动物及分组  31
    第二小节.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31
    第三小节.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动物模型D-D的测定  31-32
    第四小节.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动物模型Pa0_2以及 PaC0_2的测定  32
    第五小节.统计学处理  32
  第二节、实验结果  32-34
    第一小节.实验兔血气检测结果  32-34
    第二小节.栓塞前后D-D浓度改变  34
  第三节、讨论  34-35
  第四节、结论  35
  参考文献  35-37
第三章 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 ET-1BAXBCL-2 的研究  37-49
  第一节、材料和方法  38-43
    第一小节.实验动物及分组  38
    第二小节.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38
    第三小节.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动物模型 ET-1 的测定  38-40
    第四小节.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动物模型BAXB、CL-2 相关蛋白的测定(BAX、BCL-2 测定方法相同)  40-43
    第五小节.统计学处理  43
  第二节、实验结果  43-45
    第一小节.ET-1 的变化  43-44
    第二小节.BAX、BCL-2 相关蛋白的变化  44-45
  第三节、讨论  45-47
  第四节、结论  47
  参考文献  47-49
第四章 结束语  49-52
  参考文献  50-52
附录  52-72
  文献综述(一)  52-60
    参考文献  57-60
  文献综述(二)  60-70
    参考文献  66-70
  个人简历  70
  学习经历  70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70-71
  致谢  71-72

相似论文

  1.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研究与分析,R657.4
  2.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IFN-γ相关性研究,R259
  3. 慢性心力衰竭常见中医证型与尿酸及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R259
  4.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R259
  5. 许心如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益气活血、泻肺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R259
  6. CADPE抗肿瘤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735.2
  7. 中医药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R259
  8. HCV准种变异特性及其免疫逃逸机制初步研究,R392.1
  9.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高钾血症与口服中药汤剂的关联性分析,R692.5
  10. 中医升降理论治疗慢性肾衰的应用研究,R277.5
  11. 许彭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研究,R249.2
  12. 王莒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五脏论治慢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R249.2
  13. 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的配伍规律研究,R256.11
  14.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15. 张炳厚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应用地龟汤类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研究,R249.2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慢性期和急变期(急髓变)骨髓中己糖激酶Ⅰ水平变化的研究,R733.7
  17. 肝郁证模型大鼠蓝斑和肾上腺髓质TH、c-fos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R241
  18. 三个兽药典方剂的某些药理作用和毒性研究,S859.5
  19. 连续性超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C反应蛋白及N端脑钠肽的影响,R541.61
  20. 不同证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激素敏感率的研究,R259
  21. 布地奈德雾化对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CAM-1、E-选择素的影响,R563.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学研究方法 > 实验医学、医学实验 > 医用实验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