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地(艹念)植物体显微形态观察及其果实成分的研究

作 者: 石冬梅
导 师: 刘剑秋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地菍 显微形态 果实营养成分 种子油 果实红色素 利用价值
分类号: Q9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对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茎、叶组织结构,花粉形态,果实营养成分,种子油脂肪酸组分及果实红色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茎的轮廓为具四棱角的类圆形,髓部大,中央有机械组织,次生韧皮部呈连续的环状,细胞排列紧密,次生木质部中的导管大小差异较大,木纤维排列紧密整齐,木射线呈放射状;叶为异面叶结构,叶栅栏组织由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组成,海绵组织胞间隙不甚发达,叶中脉维管束呈一肾形,在维管束外方有成束纤维呈不连续分布;花粉近长球形,极面观为6裂圆形,3孔沟与3假沟相间排列,沟膜具颗粒状突起,沟中部具突出孔盖,花粉表面为网状-条棒状纹饰。2.果实营养成分中,总糖3.28%,还原糖3.16%,粗蛋白6.13%.DW,总酸0.25%,果胶1.2%,维生素C 2.4 mg/100g.FW。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比例合理,钙的含量较突出,为732.84 mg/100g。3.种子油在果实的不同成熟期含量不同,青果为4.73%,次成熟果11.84%,成熟果12.56%。种子油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不同时期的种子亚油酸含量均高达83%以上,远远高出其它植物种子油中亚油酸的含量。4.地菍成熟果实的红色素属水溶性的黄酮类花色苷化合物,在不同的pH溶液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酸性条件下,对光、热、金属离子、糖及食品添加剂均有较好的稳定性。果实红色素经纸层析分离纯化出2种主要花色苷。采用多种展开系统,对这2种花色苷进行纸层析分离,测得的Rf值与文献值比较,结合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分析及其水解产物的Rf值与标准糖样品的比较,初步鉴定为芍药定-3-葡萄糖苷和芍药定-3-芸香苷。 地菍是一种有较大开发利用前景的野生资源植物,本文的研究将为地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目录


目录  8-9
前言  9-11
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及药品  11-13
实验和结果  13-47
  1. 地菍显微形态观察  13-15
    1.1 地菍茎、叶横切面的制片  13
    1.2 地菍茎横切面的组织结构观察  13
    1.3 地菍叶横切面的组织结构观察  13-14
    1.4 地菍花粉的显微、超微形态结构观察  14-15
  2. 地菍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15-19
  3. 地菍种子油化学成分分析  19-24
  4. 地菍果实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24-36
  5. 地菍果实红色素分子结构的初步鉴定  36-47
小结与讨论  47-50
图版  50-53
图版说明  53-54
参考文献  54-56

相似论文

  1. 河南卫矛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花粉形态及地理分布研究,Q944
  2. 木本植物热值与解剖结构的关系研究,Q944
  3. 凤尾蕨属配子体发育的系统学意义研究,Q944.4
  4. 七叶树生殖生物学研究,Q944.4
  5. 长白山高寒地区濒危植物林奈木的解剖结构研究,Q944
  6. 昆栏树属(Trochodendron)和水青树属(Tetracentron)一些形态学特征的比较研究,Q944
  7. 侧蒴藓类植物孢子萌发与原丝体发育研究,Q944
  8. 不同生活型的藓类植物茎叶的形态解剖研究,Q944
  9.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花形态变异及其与生境的关系,Q944
  10. 毛茛科部分植物花器官发育及柱头式样对传粉的适应,Q944
  11. 青藏高原东缘二十六种风毛菊属植物超微结构研究,Q944
  12. 植物叶片拓扑结构与其力学性能关系研究,Q944
  13. 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胚乳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Q944.4
  14. 黑龙江省31种蕨类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Q944
  15. 外来入侵植物牛膝菊的胚胎学研究,Q944
  16. 蛋白泛素化降解调控拟南芥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Q944.4
  17. 不同叶序植物内源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差异分析,Q944
  18. 滇丁香生殖生物学研究,Q944.4
  19. 中国刚毛藻目海藻的形态及系统发育学研究,Q944
  20. 水蕨雌、雄配子体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的分析,Q944.48
  21. 红树植物胎生过程中GA_3、ABA的变化及其作用,Q944.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形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